一位古希腊哲人曾经问过他的弟子们:温暖像什么?
弟子们的答案不约而同:阳光。但是理由天差地别:一说颜色,一说温度,一说触觉。
大师淡笑:很对,但真正的原因是,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温暖你的身躯。
初次看到这个故事,是在十岁,一本破旧的杂志上。
当时并未在意,只是记在了脑海里——如同我看到的所有书一样。直到现在,坐在桌前,面对着作文本上的题目,忽而记起,就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一座尘封已久的宝库,然后看见,里面都是被世人所遗忘的珍宝。
闭上眼,回忆起曾经,微笑——
五岁,我跌跌撞撞地走进小学校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桌椅,陌生的面孔,对于一个先前不知小学为何物的五岁孩子而言,十分具有冲击力,或者,恐惧。更令我不安的是,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同学,并且都是六七岁,参观过小学的他们,全然不惧,嬉笑打闹,如同平常。我那时,第一次感到被孤立是是什么感觉。泪腺被恐惧与孤单挤压,眼眶已装不下我的害怕。正当我用手抹着泪珠时,一张纸巾出现在我的眼前。“给,别哭了,你也一个人?”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我抬头,一个女孩,微笑着望着我。
那个女孩,是我小学生涯中的第一个朋友,也是最好的。她让一个怯懦的男孩子第一次体会到了友情的美好。五岁,什么也不明白,什么也不知道,就那么不经意间,触碰到了“友”的温暖。
七岁,指尖从图书馆的书架上划过,随手一碰,抽出来,《时代广场的蟋蟀》。那时,只不过黑丝被它的封面所吸引,但是,从读完整本书开始,我就陷入了书之海洋。书带给我的温暖,一切都无法比拟。只是幼时不经意的一碰,却改变了我的人生。
九岁,会听歌了。音乐软件上的歌曲琳琅满目,我闭上眼,凭着感觉一点,点开了《致爱丽丝》。一瞬间,一股暖流从我的耳朵流进了我的每一个细胞。那时,我对贝多芬,对莫扎特,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只是几行资料。但听完,我就知道,我再也离不开它们了。
十岁,买完东西后,还剩一元,于是买了一袋速溶咖啡。后来想喝些东西,就把它从箱子底找了出来,随手冲了一杯咖啡。才抿一口,一切就都变成了淡金色。
十二岁,进入初中,一切进入崭新的阶段。但是谁又能知道,这不过是我的一次无心之过,答错了一道题?
……
睁眼,本上已印满了无数的黑字,老师也催促着交卷。再读,微笑。温暖,在乍暖还寒的初春中,笼罩着我的身躯。
温暖,总是在不经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