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因赌球被抓,在人们心中,或许会产生一种自己也没觉察到的情绪:失望。失望的原因,可能复杂,也可能简单。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郭美美”,那个手眼通天的“郭美美”,她是她和网民们联合制造出来的。她的成名始于2011年,因为在微博上炫富,加上身份认证信息与“红会”有关,引起人们对官方慈善组织的质疑,她从此走进人们视野。从她在微博透出的信息来看,她年轻、美丽、生活富有,不过,她财富的来源无法查证,这使得她越发显得神秘,与她有关的传说大量涌现,而且版本各异,比如,她是权贵的私生女。可问题在于那些传说大多没能得到证实。那些神秘出现的碎片消息,最后都没了下文。于是,她成为一个谜团,这个谜团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以至于她每次出现都会引起公众巨大的兴奋,这种兴奋的核心元素是性和金钱。现代社会,尽管有许多秘密无法碰触,但在众目之下,一个人想要保护秘密还是很难的。而与她有关的秘密始终没有被破解,那么真相很可能只有一个:那些传说都不是真实的,那些秘密都是人们自发编撰的。在舆论风暴中,郭美美其实是一个小说人物,与她有关的秘闻,与其说是事实,倒不如说是网友们和郭美美一起制造了一个“郭美美”,这个“郭美美”是一个靶子,供人们发泄种种复杂的情绪,包括愤懑和羡慕;这个“郭美美”寄托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愿望,成为人们为社会不公寻找的一个泻火口。在这种急于寻找出口的愤怒驱使下,人们只愿意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于是,郭美美成了一种另类的明星,就像有的明星负责呈现性感,有的负责表现智慧,有的充当玉女……她的责任是充当一个让公众投掷怒火的标靶。尽管她只是因为机缘巧合而成为风暴中心,但她也乐得接受这个机遇,这个机遇使她成名,让她的奢靡公之于众,甚至使她成为《我是郭美美》这样一部无法公映的电影的绝对主角年,《三联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由主笔葛维樱撰写的特稿《郭美美:身份·谎言·玛莎拉蒂》,这个郭美美和那个被传说包裹的“郭美美”完全不一样。她开淘宝店,为自己的店一周能卖
掉几十件衣服而高兴;她去小县城走穴,悉心揣摩名利场规则。但人们不肯接受这篇文章。当郭美美因为赌球被抓,《三联生活周刊》的官方微博重新发表这篇文章时,后面紧跟的都是“烂文章”“洗白”“三联收了多少钱写的这个漂白烂文啊”之类的评价。是文章烂么?不,因为那里的郭美美,和人们联合制造出来的、供人揭批和倾泻愤怒的“郭美美”,完全两样。没有人能够忍受自己的愤怒所针对的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对象。最耐人寻味之处也在这,一个小女孩,一时兴起,在微博上炫富,杜撰认证资料,却掀起一场持续了几年的风暴,让一个国家的慈善组织的信用为之崩溃,这简直和用针刺了一艘航母却发现它开始沉没一样不可思议。但事情就这么神奇地发生了。这种奇迹,让此时此地的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