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走后,家里三年没贴春联,没放鞭炮,我问为什么,奶奶说,那是规矩。
我顿时觉得规矩是很沉很沉的东西,有着厚重的气息,就像爷爷坟后那座长眠的苍山。
离乡赴渝后,我每年都要执意回老家过年,哪怕是千元的车票。今年我又要回,他们困惑,问我为什么。
我什么也没说,望着阴霾的天空,他们的疑惑让我觉得这世界上少了点什么。就那么一点点,却添了多少忧伤。
当我看见窗外雪白的世界,就像诗人笔下那"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心里竟真干净多了,兴奋多了,舒坦多了--我到家了。
一进屋,愁了一辈子的奶奶脸上立即浮起欢笑,还是叮嘱:"先进屋看看你太姥姥,唠唠嗑。"我痛快地答应了。午饭了,我搀扶着太姥姥先入座,然后大家再坐齐,再是动筷子吃饭。奶奶端来的饭,我连忙双手接着;长辈夹的菜,我也立马接住享用。红褐色的地板,泛黄的老饭桌,门外的新联,墙上的中国结,没人觉得老套,我知道,那种悠远的清香,如可口的饭菜,是养心的。
饭后,奶奶告诉我:"咱们去准备后天上坟的事。"
说到祭祖,既不觉得无聊,也不觉得有趣,但还知道很重要。古时候,皇帝要祭天封禅,祈求天下风调雨顺,社稷安泰;百姓祭祖保佑,愿家和万事兴,平安安康。科学发达的今天,烧纸叩拜显得很愚昧,甚至被认为是迷信。
但我只知道,人在神灵面前,确实要朴实单纯得多。曾子就曾说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数千年的历史走远了,但那庙堂上隆重的回响,穿越时空,还令人肃然起敬。
但如今,这一切慢慢远去。文革,破四旧,改革开放,沧海桑田,年轻人不理解,也不喜欢这些老规矩背后的深意。久而久之,那些节日也只是日历上的一个普通的方格;小孩拜年会羞怕扭捏,青年串门探亲会烦闷厌倦。
被风扬起的纸灰,迷住了下一代的眼。
但老人总还是那样的执着。祖母依旧天天早起,敬茶,上香,礼佛,从未间断。我听不懂那一串串的梵文,但也依稀听得一句"大乐之中念心经",犹如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悠远的呼唤。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呵,喧闹浮躁的今天,谁又领会那方圆的美妙?方圆的文明?
归路,风雪载途。望着漫天洁白的飞雪,我不禁感叹:"雪才是真正的规矩啊!"
雪花飞舞,我忆起一个规矩盛行的礼乐时代;飞雪沉降,我看到一个文化衰落的社会。
好在,我有幸看着祖母诵经。我相信,至少把一种生活传承下去,是一代人的使命。
我把奶奶的护身符一直带在身上,我知道,那也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