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初一/记叙文/678字/307℃/2025-05-23 03:54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题记

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但他并未沉沦,一生为人民做实事,留芳千古。

其父苏洵希望苏轼不要过度显露才能,而苏轼却左耳进,右耳出,以至于有了一个潇洒东坡形象。

苏轼科举第二,殿试百年第一,但由于被宋神宗疏远到了黄州,令其不得签书公事。但他没有悲观,没有像贾谊做《吊屈原赋》后忧闷而死。他遭遇“乌台诗案”后,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文学殿上千年不朽之声。

赤壁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他只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他沉思,不应“哀吾生之须臾”,更不该“托遗响于悲风”。他看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于是想起了“千古风流人物”。他虽在黄州种田,但有一胆忠心,愿再为圣上做贡献。

他的愿望实现了,高太后把他调了回去,很快便成为了一名三品大员,却应不满与新旧两党的抗争,自愿去杭州任职,然后一曲不复返。于是便有了“苏堤春晓”、“三潭印月”。

他被贬海南岛,但他没有沉沦,而是作诗、赏景。他在幻想自己的一生能这样平稳地度过,但他在常州终于咽了最后一口气。

苏轼的一生是传奇,他曾说过:“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儿”。

他是豪放的化身,他没有像屈原被贬就唱道“吾愿从彭咸之所居”。

他也没有李煜亡国之后就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楚。

更没有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优柔寡断。

他不是李白,不会“须行即骑访名山”;他不是杜甫,不会“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苏轼是苏轼,有的是激昂,有的是豪放。

苏轼的一声是光辉的历程,只因他一蓑烟雨任平生。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第二中学102班初一:甄昊天

  标签:烟雨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议论文留住汉语

    方方正正,一撇一捺都包含力道的汉字,凝聚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承载着历史的进程。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

  • 初一|说明文老鼠的生命力

    一日,我正躺在床上时,忽然感觉到背后一阵骚动,回头一看,只见一只硕大的老鼠正在窗户上东看西看。它探起...

  • 高中|其它践行“中国梦”

    梦想,一个人怎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梦想,生活平淡如水,不知因何而求,也不知求...

  • 初三|散文人生充满渴望

    小草从石缝中发芽,因为它渴望“生长”。雏鸟在窝中展开翅膀,因为它渴望“飞翔”。花朵在骤雨中开放,因为...

  • 初一|记叙文特别的礼物

    这是一个秋天的清晨,王芬背着书包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学校后山,他看见了满山野的野菊花:真让我应接不暇...

  • 四年级|其它致吸烟亲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亲人们:你们好!你们在我一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你们给了我许多的关爱。但是,你们却有一个致...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