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景航学校初二班
史德海
指导教师:王
晓
春
本文获2008年度江西省传统节日优秀奖
滚滚汨罗东流水,江涛荡尽屈平。得宠失意头空,青山依旧在,万载存英名。
激情人生跑道上,笑对和平人生。端午佳节来记诵,大夫多少事,长刻心头中。
——《
临
江
仙
》
镇上的小桥在流水声中醒来,就拥有乡村才能凸现的画面。桥面上,栀子花伴着轻风欢快地吐放着清香,洁白而淡雅。香脆可口的五月桃,带着露水一框一框摆放着,季节渐渐与成熟靠近。一年无二季,卖桃的农妇站在桥头告诉我,端阳桃好吃呢。一捆一捆新鲜的艾蒿、菖蒲也被镇上的人们分解着抱回家悬挂在门前驱邪防病。那一张张嫩绿的粽叶,漫不经心地舒展出粽子飘香的日子,用它包出来的粽子棱角分明,饱满地充溢着一种怀旧的情绪。
小镇弥漫在粽子和艾蒿的香味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就到。从今年开始国家为传统节日规定了休假,我们和家团聚,吃上香甜的棕子。我清晨即起,口袋里插了根艾蒿,跨过小桥,山野踏青,河边散步,用清澈的河水洗着脸儿,思绪无端。
一
又是一度端午时,记忆深处的不仅仅是粽子、咸蛋、挂在门上的菖蒲,还有那白娘子喝雄黄酒、尊敬的屈原投江的故事。望着天上还没隐去的一弘弯月,我想,月儿年复一年守望着汩罗江,屈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英魂在滚滚激流的汩罗江里能得到安息吗?可以想像,痛心疾首、忧郁难抑的爱国诗人,昂首抱着石头纵身一跳的悲壮。世人怀离骚、惜屈原,2千余年了,汩罗江流淌而去的只是时光,而覆灭不掉人们的记忆。
开合的史书里,还有盖世英雄伍子胥,据说端午与他也有关连。他面临国破家亡,愤而身死,姑苏城上空飘荡着他的声声叹息!夫差为何不听忠告反信谗言,陷害铁骨铮铮的治国军人伍子胥呢?残害则罢,夫差为何还要将其抛尸江中,难道他真的惧怕子胥那双明亮的眼睛能穿透未来看清史实?伍子胥眼看夫差必败,却死守其主,乃忠烈之士。遥想绵绵,江水不断。如此治国良相、两朝元勋,时思春秋霸业,岂奈辅佐非人,招致死无埋地、志无长抒。
屈原也好,子胥也罢,一年年轮回里,善良的人们怀念和崇尚的是胸中壮怀激烈、忠正无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种信念和精神支撑着这个特殊的日子——农历五月初五——走向今天,我们没有理由不停止忙碌,怀想一段时光的悲壮与闪亮。
二
端午节里药香飘飞,人们在平和的时光里,遵从了二千多年的旧习俗。端午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祈求平安。
是的,平安就好。太平世界里不要再出现屈原和伍子胥的悲剧。屈原就慢慢写他的长诗《离骚》,
伍子胥继续著他的兵书《伍子胥》吧。
如今,这各具千秋的风俗习惯,也让商家有了大可开发的市场。今日大街小巷的商场店铺里到处是粽子、菜角、艾叶等各式各样的身影。然而,每一个民族节日的背后,或者是隐藏着一份美好的情结,或者是一种支撑民族的精神,被一代代人溶进历史文化的脉搏中。
如果我们把端午节仅仅简单定义为包粽子、挂艾叶、喝雄黄,而忘却了端阳风雨夜里“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的悲愤,忘却了“竞渡深悲千载冤”的沉重,忘却了“忠魂一去讵能还”的这段历史;那么,无论端午节如何欢庆,都是对端午节的一种亵渎。失去了历史内涵的传统节日,充其量只不过是商场模特身上的流行衣裳,看起来美观,却没有了内在生机,更不能成为经典。
在浓郁却阴沉的端午之晨,在穿越千年瓷都的昌江河畔,我思绪无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信手写下上面的文字,并以这样的诗句结束全文:
粽香年年飘,今又逢端阳
我虔诚地用心熨平每一片粽叶
包裹起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意念
用彩色的丝线扎妥
盖上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邮戳
寄往汨罗江……
——
2008年6月8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