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默生说过:“对别人述说自己,这是一种天性;因此,认真对待别人向你述说的他自己的事,这是一种教养。”世界处处有沟通,在这个世界里,沟通使我们的生活不再单一,而变得有声有色。
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曾经有一对夫妻,每次吃鸡蛋的时候,女人都要把自己喜欢吃的鸡蛋黄给丈夫,自己吃鸡蛋清;而丈夫,也把自己喜欢吃的鸡蛋清给妻子,自己吃鸡蛋黄。几年过去了,有一天,男人不经意回家发现女人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鸡蛋黄,他很奇怪:“你怎么吃鸡蛋黄了,你不是最喜欢吃鸡蛋清吗?”女人说,实际上她最喜欢吃的是鸡蛋黄。而男人也感慨,我最喜欢的可是鸡蛋清啊。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感动于两人的相敬如宾。但也让人遗憾,遗憾的是两人缺乏沟通。他们自以为自己喜欢什么对方也一定喜欢,实际上根本就不了解对方真正的需求,结果几年来,他们都以为自已的牺牲换来了对方的快乐。如果两人经常沟通,那么,对方的喜好便会得知,知道了对方的喜好,各取所需,投其所好
其效果可能事半功倍。
我们平时总爱将真实的心灵深深藏起,我们总是吝惜说出诸如感谢、珍惜、痛悔、喜欢一类的话语。然而,正是因为我们的吝惜,使我们忽略每一个沟通机会。同时,我们应该用平等的身份与人沟通,真诚地去与人沟通。我们不应该让沟通也和这人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一样蒙上虚伪的面纱。只有不再吝惜,真诚地面对别人时,才有真正的沟通。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叫王生的人,去邻居家借斧。因为邻居有一次没借给他犁,他就疑心这次邻居也不会借给他,进而觉得邻居是小气鬼,并越想越生气,当他走到邻居家时,把邻居大骂了一通,然后就扔下了不知是怎么回事的邻居走了。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大部分人都会觉得中有在王生这种“傻子”身上才人发生这种事。但只要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种事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只不过没有王生那么夸张,或者自己不曾注意到。当我们与别人沟通之前,往往会先去猜测沟通的结果,进而产生猜疑,最后令沟通不能得以顺利进行,猜疑可以说是沟通最大的敌人。
很多人认为在沟通前保留猜疑的心理并不是坏事,这可以让人在沟通时更得体。但这种猜疑真的有益处吗?曾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在一个办公室中,两个员工面对面地坐在一张办公桌的两边。其中一个员工工作遇到问题,想请教另一个,但心里却想“如果问,一定会被他嘲笑的”以至于不敢开口。而另一个员工则因发觉对方不时看自己,而疑心自己工作了出了错误,而又怕对方看扁不敢询问,最后两个都不能好好工作。从这个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只要沟通就可以很好地完成的事,因为猜疑而导致不好的结果。猜疑阻止了人们。妨碍了人们的交流,也在人与人之间竖起一面面高墙。猜疑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时时刻刻需要与别人沟通、交流。没有沟通就没有社会进步、事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如果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相互信任,相信世界将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