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拂一拂轻袖,沏一杯清茶,摆一方桌椅,弄一方笔砚,在南山脚下坐定,甩掉一天劳作的疲惫,伴着缕缕茶香,趁着夕阳无限,提起妙笔,便生出千古文章。每当吟起陶渊明的诗词,我的脑中便浮现出这样一副场景。生于官宦世家的陶潜,从小就在出仕为官、光宗耀祖的熏陶下长大,早时的他也曾立下报国之志,然而,在一个举世皆浊的社会又怎么能容得下一个清者呢?好吧!既然注定了要离开,又何必留恋,年过不惑的陶潜,终于大彻大悟,于是南山的脚下多了一位隐者。他与清风为伴,和明月作友,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智慧的陶潜虽然失去了官场的得意,但是他的诗却像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留下了永恒。
风月之夕,三杯两盏淡酒亦能把酒临风,举杯邀月。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波折的苏轼和陶潜一样,看尽了这让人无奈的世界,更放弃了无谓的抗争,无论走到何地都能随遇而安,造福一方;无论遭受什么打击,他都能保持一颗举杯邀月、推窗话雨的超然情怀。看一看超然台上那御风把酒的苏轼,苏堤之上踌躇满志的苏轼,赤壁滩上那英姿焕发的苏轼,黄州城外那少年狂的苏轼:历史见证了他的大智慧、大人生。
余秋雨说:“中国的文人是很狡猾的,当他们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得以施展时,便躲藏起来。”尽管如此,可仔细想一想,当现实和理想存在着像地和天一样遥远的距离时,走开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无论古时还是现在,正是因为有些人大胆的走开、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社会中才会不乏闪亮的人生轨迹,不乏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既然前方已无路,那么让我们过身来,然后从容的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