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远观,在当下社会型时期的关键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一种人生观与价值观,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总逃不掉大自然和社会强加给自己的属性,这样我们就需要勇气来面对我们所遇见的一切事。就当下社会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总是处在一种很轻浮的状态,而我就在这样的边缘徘徊着。有时觉得自己总在虚无的境地里原谅着自己,不懂得如何处理身边的一些事,好像总在一种矛盾的价值观里追逐着自我的一种放纵。
而处在中国社会的型期,我们总是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迎接现实的挑战,有的人胜了,有的人败了。而我则是寄生于胜和败的漩涡里,时时想着哲学到底能给我什么?是一种现实的超脱?还是一种现实的沉沦?总在纠结着这样的一些不可名状的事物,在无所事事的偏激里,坚守着自己一向标榜的所谓的道德、仁、义、礼、智、信的理想化的世界里。中国禅宗的一句惯用语是“山是山,水是水”,到底包容了怎样的境界?难道真的会是我们只要做着寻常人的事,经过从迷到悟的过程,我们才能把自己肉体的性情放下,而进入一种超脱自然、进入禅定的境界?
我无所适从,只能在很现实的世界里品味着人间的酸甜苦辣,领略着人情世故。看着世事对我无知的嘲讽,我总沉浸在一种狂妄与虚骄自大的自我安慰里,一次又一次的原谅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欺骗着自己,总告诉着自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话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坚信只要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现实的挑战,总会得到一份满意的答复。
闲话说的有点多了,因为我的思想无法超出自我的范畴,只是一味的在为自己开脱。在当下中国,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社会焦虑症是最为突出的,当然这里所说的是思想领域的。社会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本土化”的特征,民众对基础民生问题、对于未来美好并且是否合宜生活所表现出的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这样的追求里,我们到底何去何从,到目前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悬念。
所谓的“标本兼治”真的能从思想的角度改变中国社会思想迷茫的现实?我觉得有点夸夸其谈。我们应该做的是从文化的角度正视当下中国思想的传统化与现代化的合二为一,开创出(从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为我们80后、90后从真正的意义上创造出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以及“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用武之地。
这样,我们才能从虚无、自大、目空一切的沉沦里苏醒,也会从真正意义上创设中华文化的自由、独立、完美的风格,也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与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
南昌大学哲学系大一新生高三:羽翼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