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深深烙下难以忘怀的伤痛,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正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心灵,考验着中华民族的战斗力,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向心力……
镜头一: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镜头二:5月12日地震来临时,作为值周学生干部的宋雪正在检查午睡,她马上大声呼喊:"地震了,大家快跑,快跑……"并迅速跑出了教室。学生们听到呼喊,快速冲出教室,奔向操场。宋雪透过窗户,看到教室里有两名同学还趴在桌子上,她大声呼喊:"曾雨、韩洁,地震了。快出来,快出来!"熟睡中的她们没有听到呼喊。宋雪立即冲进教室,将两位同学摇醒。两人迅速冲出教室,奔向了操场。
老师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全班只差宋雪,当即成立搜救组,到废墟里寻找。第二天上午,当救援人员在教室后门仅两步之遥的地方发现宋雪的遗体时,她仍然保持着冲向门口的姿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雪将生的希望给了同学,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
镜头三: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扶送受伤的老师去安全地带。晚上八点,同学们自发分组,王佳明为第三组组长,参加运送伤员、遇难者遗体以及氧气瓶和小型机械等。第二天早上,帮救援部队抬帐篷、向受灾群众分发食物。向绵阳移时,由于所有老师仍在救灾,申龙、王佳明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组织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有很多的人都在这次的灾难中献出自己的援手,甚至有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样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这样的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那是一种无私的精神,那是一种奉献的精神,那是一种无畏的精神,在地震发生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牵挂灾区,每一个人都想要为受灾人民们做些什么。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些英雄少年的事迹,有人曾经说过,80后的年轻人都不会有责任心、有奉献之心,但这次的事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少年们的爱心与责任心,他们都为营救生命而奋斗,拼搏,奉献
我们都应该去学习他们的品质,那临危不惧的品质。
指导老师:王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