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中的“小插曲”

六年级/其它/791字/314℃/2025-04-06 03:29

我们从小就要打好坚实的汉字功底,读准字音,写好规范字,准确的应用汉字,不给祖国抹黑。这不,我自己就展开了一项调查:找错别字。星期六,我翻阅了我所有的书籍,还真发现了不少错别字。如:她头上扎着根小辫子中的辨不应是这个,应该是“小辫子”。我必需处处小心的需也用错地方了,应该是“必须”。故事书中的《一体数树》应该是《一休数树》!犯这种错误实在是太低级,太不应该了!《语文能力测评》中我也发现了一个错误:留取丹青照汗青错了,应是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一个星期一,我班同学为了“屡见不鲜”的“鲜”而争论了起来,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说读第三声,有的说读第二声。正在“战争”白热化时,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老师喊停,说:“吵什么!吵有什么用!查字典!”这时,全班立刻安静下来,马上开始查找字典。可是,查了字典后,还是有同学坚持自己的看法,:“是第二声!”“是第三声!”全班又恢复了热闹。这时,老师又插进来一句:“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可当时实在是太吵了,我根本听不见这句话的意思。最后,老师认为,读第二声好像也有它的道理,读第三声嘛,好像也行。”不用说,老师也是“两头蛇”。汉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我他都不能随意改变汉字的字体、意思,读法。所以,我在这里呼吁大家:要正确使用祖国的文字,把祖国的文字发扬光大!名师点评:看来我们的小作者是个非常用心的孩子,能够在各种书籍中找到错误的用字,说明我们的小作者已经掌握了这些字的正确用法。在查找错误的过程中,竟然发生了连老师也拿捏不准的读音,让我们看到了的确是学无止境,同时也看到了使用规范字的重要和必要。不过,这个“屡见不鲜”的“鲜”字,应该只有“一声”和“三声”的读音,没有“二声”的读音,不知道同学们查的是什么字典。“准确的应用汉字,不给祖国抹黑”应该是“准确地应用汉字”,“不给祖国抹黑”这句话感觉似乎过于严重了。

指导老师

侯晓琳

  标签:调查插曲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记叙文美极兰州拉面

    海鲜吃多了会觉得腥;猪肉吃多了会觉得腻;火锅吃多了会觉得燥……可是,兰州拉面我是百吃不厌,越吃越爱吃...

  • 六年级|散文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读《最后一分钟》有感七子之歌(节选) 闻一多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

  • 初三|记叙文青春没有规则

    No.1我和她去了我们最初相识的地方,是那种聊天比较放任的场所那里只有一根“亭亭玉立”的大柱子。无语...

  • 初一|议论文世界是个有心人

    我们总是站在富足的地方怜悯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后呼喊远离冷漠,总在血痕过后才忙...

  • 五年级|其它小年夜的事

    小年夜的晚上,我们洗好澡,钻到妈妈的床上边吃水果边看电视。看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就手舞足蹈起来,结果...

  • 高二|散文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曾经的梦里,飘浮着这句话,像很美很美的童话,我们这个年龄,相信爱情,也相信童话,更相信这句似懂非懂的...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