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何必杜撰虚假故事

高中/其它/1264字/477℃/2024-05-07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以上是今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该如何“选择”呢?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段文字,我这个曾在高考作文中得过高分而且现在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的“评论家”也作了难。

我当然知道命题者的意图,也深信绝大多数甚至全部考生都“选择”了救人。我还可以想像,考生们怎样引经据典论证登山者的品德是多么高尚,精神是多么伟大,甚至从“搀扶着走出雪地”引申出互相帮助往往可以“双赢”的论点。如果考生熟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其相关资料的话,想必也可以信手拈来并且加以发挥。

那位登山者的选择当然很“道德”,相信世上也确实有这么高尚的人。但令我困惑的是:如果登山者选择不救人,难道就不道德吗?这位登山者自己已经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如果选择救人,显然极其冒险;而救人既花费时间又耗费体力,这显然是险上加险。更关键的是,那个冻僵的人能否救活、即使救活能否站起来行走也是个未知数。两种可能明摆着:如果不救人,他自己还有比较大的生还希望;如果救人,最大的可能是同归于尽。

也许有人要说,你这是自私的逻辑、怯懦的借口,最后他们不是没有同归于尽吗?我正想说说这一点。命题没有说这是真实的事情,我敢断言这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你能想像一个在严寒中冻僵的人,仅仅依靠按摩就能在同样的严寒中复活吗?你能想像一个刚刚还僵着的人立马站起来,而且还能与别人“相互搀扶着”走出暴风雪吗?———许多有着野外经验的人已经指出这一点。

笔者并非想论证登山者应该选择不救人,而只是想说,在那种情况下,救和不救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以找到理由。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这当然是崇高的精神;而在自身难保,再耽误时间就等于找死的情况下,出于求生本能,不去救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能因此以“不道德”论之———如果真正遇到那种情况,我敢说,选择不救人的人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也许又有人说,作文题并没有要求考生一定“选择”救人呀。表面上看确是这样,但题目的“导向”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得高分,救人当然是明智的选择。然而,又将有几人是发自内心呢?

我明白,命题者之所以要在道德上做文章,是出于时势的考虑。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生编硬造出一个如此严峻的伪命题、一种模棱两可的选择,对十七八岁的孩子进行心灵测试和道德拷问。其实,即使要配合时势,也没有必要杜撰如此不合情理的虚假故事,因为生活中就有许多真实且鲜活的事例可供评论。

  标签:故事高考虚假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记叙文同样的风景,更深的感悟

    我是一只幼蚕,缓缓地在桑叶上蠕动,啃着我的食物,喝着上帝馈赠的露水,悠闲地活着。这儿山清水秀,迷人的...

  • 初三|记叙文透过心灵的窗户

    回忆昨日已是匆匆逝去.不奈,时间不会停止下来.望望学校窗外的柳树,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已变得枯枝招展...

  • 初一|说明文花生

    说起花生,便让我想起一个谜语,是:“麻屋子,红杖子,里面住了个白胖子”。花生是由果皮[麻屋子】果仁【...

  • 四年级|记叙文雨中的色彩

    清晨,我背起心爱的书包,迈着欢快的脚步上学去。刚一出门,啊!天空正下着蒙蒙细雨,那小雨点儿像一根锈花...

  • 四年级|记叙文校园里的香樟树

    你一踏进我们的校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教学楼旁的几棵高耸入云、拔地而起的香樟树。那几棵香樟树高大粗壮,...

  • 高二|其它沈从文,羡你三尺浪漫

    记得你曾经说过:“我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同样,你这一派清波各哦我的影...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