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去过成都的武侯祠,但我知道可能每天都有人到这里来看你。这位千年前的蜀相,你有一个令后人感慨不已的名字:诸葛亮。
我对你的全部记忆是二十七岁到五十四岁。在那样的乱世中,或许在卧龙岗上终老一生是很不错的选择。是啊,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不是你自己在《前出师表》里所说的么?但是,熟悉你的人都知道,你是不会选择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的,你的等待,只是为了寻找一位当世明主,他会让你的才华有用武之地。
你固然是幸运的,因为你遇到了刘备。你与他共谱了一段千古佳话的鱼水情,这成为了后世多少士人可望不可求的。但历史远不是小说或戏剧里描写的那样美好,当时光的外壳一点一点退去,你们之间的关系也从最初的主公和军师演变成了皇帝与丞相——这有什么区别吗?可能我们这些旁观者说不好罢了。
在中国的封建史上,有1600余年的时间,几乎就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史。你的才能甚至达到了功高盖主的境地——当然,后来的悠悠青史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做臣子的,最害怕的就是功高盖主这一点,因为没有几个主子愿意这样的。繁华如三千东流水,你只愿做那一瓢帮助他这条鱼跳过龙门的水,你会什么想法吗?只可惜我们无从知晓而已。
你的功劳,我已经无需多讲,还是留给那些崇拜你的人说去吧——他们却忽略了你的另外一面。那个素以小心谨慎著称的丞相,在先帝去世以后,不顾朝中文武一次又一次地反对,疯了一样的北伐,任凭城下积了多少魏军的尸体也永远填不满你内心里的那个空缺。别人说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遗愿,可那也正不是你自己的愿望吗?早在你没出山之前,就已经有人做出预言,大汉王朝连一寸土地一个子民都没有,还怎么能够复兴?这一点,我想智慧至此的你不会看不出来,那么,支撑你的是什么呢?北伐六次,历经七年。如果我可以梦回千年以前,我只想问问你,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谯周曾经批评你穷兵黩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作为那个独揽大权的蜀汉丞相,可想到你的百姓们都在干些什么?
蜀汉并没有专门的史官。你走了,留给后人的是无数的谜题。你在许多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个神的象征。可惜,世间已无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