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免发现,当生活由两千多年前的黑白进化到了如今的色彩斑斓,人类的内心世界却似乎从原先的色彩斑斓退化到了如今的黑白。这时,电影应运而生,在虚拟的梦幻的时空里,我们找寻到了先人的浪漫和感动。
但,人的胃口毕竟是可怕的。昨天,我们为《大闹天宫》的成功欣喜不已,今天,偏偏造出金熊、金狮来让人瞻仰。于是,无厘头冒天下之大不韪,挤进了我们的视野。
无厘者,一文不值、毫无价值的意思。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定位,周星驰、金·凯瑞他们注定与最神圣的领奖台无缘,也就永远没机会用嬉皮的招牌话语发表获奖感言了。可即使是这样,谁又能否认这个事实:当大导演们在作品中极尽深刻之能事,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却依旧场场爆满,他本人也大有姜太公在钓鱼台上的淡定。
事实上,我们也的确心甘情愿地“上钩”。暑假里,就有不少同学忙里偷闲,去电影院舒舒服服地开怀大笑。我也利用暑假,过了一下难得的瘾。前几天,一部《夜店》占去了我一晚上的时间,虽然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直看得眼睛发酸,但最终有“值得”的体会。几个镜头,现在想想,也不禁笑出声来。在无厘头的世界里,快乐原来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无厘头”最早可追溯到星爷——姑且让我这么称呼——的《大话西游》系列。那是一个在网络的土壤里,在众多新青年的追捧下诞生的奇迹。具有着无穷创意、永远追求新奇的“80后后”,好像与生俱来对无厘头有亲切感。
记得某位哲人说过:“存在即合理。”这一黄金定律就是在电影上也受用。中国的喜剧发展史不想去了解,自认为这么认真地追溯搞笑电影的历史,其本身就有些滑稽了。无厘头,开创了新的表演风格:夸张甚至荒诞。人们给星爷戴上“超现实主义大师”的伟大光环。我不愿苟同,搞笑的初衷不就是让银屏前的人大笑吗?电影的真谛在笑声中被诠释。再细想些,当时代告别了19世纪的腐朽,又离开了20世纪伟人的影子,迎来的是暗藏虚妄、世俗的“和谐”。这样一来,将疲惫的身心拖进影院,带回一脸惬意,就显得那么没“深度”但十分朴实了。也许,儿时早已不在的纯真真的能慢慢回来,在你没“深度”地大笑的时候。
喜欢喜剧,喜欢无厘头,需要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