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与其说信任容易被人遗忘,倒不如说,是我们往往吝啬于相信他人。“要是不大度一点,我们早就干不下去了。”“八毛门”之后,护士长刘粉青苦涩地对记者说。“说起委屈,说到半夜也说不完,”主治的刘主任坦言,“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委屈。”信任是经不起排山倒海的揣测和猜疑的,本身是医生的父亲陈刚本应该比普通患者更理解更信任医院,但是他没有。信任需要的是理性。在加尔各答曾有一个猎人,他有一个最忠诚的朋友———一只狗,曾经两次拼着性命从野兽口中救出了他的命。后来,他
成了家,有了儿子。一天,他外出打猎,把狗留在家里看护他的儿子。但等他回来后,发现床上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他马上想到:是那条狗把自己的孩子吃了!他便毫不迟疑地拿起枪,把狗打死了。儿子听到了枪声,从床底下钻出来告诉他父亲,有一条大蟒蛇要吃自己,是狗把大蟒蛇赶跑了。猎人后悔不已,他厚葬了狗,并特意为狗修建了一座塔,这是一座信任之塔。据说,这座塔至今还矗立在加尔各答。面对异样的目光和不怀好意的质问,面对一颗颗猜忌的心,出于自我保护,我们隐藏起信任,以最坏的恶意武装自己。扶人一把,被说成是撞人未遂;垫医药费,被看做良心不安。难道被信任真有如此艰难?我想也不尽然。能否信任其实并没有严谨且烦琐的确认程序,它不在于客观之事,而在于主观之心。我们应该乐于透过信任的眼睛看世界,愿意用信任的耳朵聆听世界。受了欺骗,相信多数只是无意;遭遇背叛,相信也许纯属偶然。多份信任,少份猜疑,才会免于计较得失。互信二字并没有那么复杂,相信得越多,猜疑得就会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