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件事过了好几年,但是我对这件事仍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妈妈乘车去外婆家。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细密的小雨,吹在人们的脸上,像针扎一样难受。
我和妈妈等啊等,一直不见车的影子。这是,等车的人越来越多,都把目光投向了来车的方向。忽然,我的身后传来一声“啊啊啊嚏”,吓了我一大跳。我漫不经心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穿着普通的年轻人,心想:这人真不文明,在公共场所大声答喷嚏,而且不用手捂住嘴。我有些讨厌他。
车终于来了。
等车的人们一窝蜂挤上车,似乎谁也不想再在寒冷的风雨中多待一秒了。
我和妈妈挤上车时,看没有座位了,只好站在车门边。我扫视了一下四周,车上坐着的几乎都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啊!又是他,刚刚那个打喷嚏的人,他坐在第三排靠窗户的座位上。我愤怒地瞪了那人一眼。
车启动了。
车内严严实实的空气也开始慢慢便暖和了起来。一路的风景,美啊!可是我的脚却已咳咳!
车行到了一个路口,停了下来。这时,从下面颤颤巍巍地走上来一位衣衫褴褛的残疾老人。他上车后,见没有座位了,脸上露出一丝难色。我原以为这车上坐着的最年轻的那个刚才打喷嚏的人会让座的;可没曾想,那人竟然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只是把身子向靠窗户边移了又移。
车继续向前开了一会,又停了下来,那个人终于下车了!突然,一股寒流成绩窜进来。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
我仔细一看,原来那寒风是从刚刚那位年轻人坐的地方吹进来的——窗户的玻璃破了一个大洞!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刚才那位年轻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寒风,才使得车内的气温能够暖和一点。我的心一下子有讨厌憎恨的深渊上升到钦佩的极顶。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自责莫及。
从那时起,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人和看物绝对不可以只看一个方面;如果对这个人或物还不够了解,就绝对不可以妄下结论。必须要从多个角度、方位去看、去听、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