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我不能用华丽的词藻在我们之间来编造一个动人的故事让大家感动。事实上,我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我的父母在我出生不久之后便把我托付给家中的老人。我未上学之前,在奶奶家生活,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便又被托付给外公外婆抚养。
我的童年里,没有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没有妈妈严厉的呵斥打骂。我的童年生活里只有一群和我一样的灰头土脸的小孩,还有奶奶一日三餐的饮食监督。不一样的时间在一年中总有那么几天,那几天家中多了些陌生的脸孔,她拿着玩具或者各色吃食诱惑我贪玩和馋嘴的习性,只需我叫她妈妈,或者跟她睡一晚。往往我会如她所愿,走近她去拿我想得到的玩意,只是她的高兴便在礼物给我之后的下一秒消失,因为我拿到东西后就跑到奶奶怀里躲起来,任他们怎么哄骗,我也不打算再接近她。
来不及让我熟悉接纳他们,他们又背上沉重的帆布包去远方谋生。几天的记忆让我很快便忘记了这些人的存在;第二年再见到她,我还是不认得,只能重复上面的故事。
如果我把上学之前称为童年生活,那么,上学之后我且称为少年。同样,我的少年时代也没有妈妈在身旁陪伴,生活中多了老师和同学们,有了更多的伙伴,对妈妈的概念并不明确。小学留守儿童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我不会感到孤独没有依靠,因为我可以忽视父母的存在。
时间慢慢流逝,我也拥有了第一部手机。于是,我和母亲的沟通便靠那一部神奇的电话连接。
时间的流逝也带来了我的成长。上小学了,我的心理起了巨大的变化,我开始把自己类似于“无父母”的生活同“有父母”的同学作比较。比较得来的差异,让我心理有了巨大的落差。我开始在心中埋怨父母,怨恨他们生我却没有养我,怨恨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时代没有他们的关怀。我一次次在心中埋怨,一次次在黑夜流泪。可是,我从未向他们提及任何想法,我固执地告诉他们,我一点也不想他们,我不知道想念是什么意思。这种内心纠结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性格,我时而活泼开朗,又间接沉闷抑郁。
我不知道我该不该怨恨他们,更或者说我恨妈妈是对还是错。我没有充分的理由恨她,她只是为我的学习和生活奔波,为我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只是她忽视了我精神感受。我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困扰,以至于后来我经常在课堂上想着我的家庭关系,甚至在课堂上偷偷抹过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上五年级。
曾经,当我看到同学的妈妈在雨天或者晚自习后来接她们回家,那样一个瞬间的画面会影响我整晚的思绪,我不知道我是出于羡慕抑或是嫉妒。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只能挤在同学伞下挽起裤脚走在雨水没过鞋面的路上,回家全身已经湿透。回家后得到的只是一句“这么大雨你怎么回来的!”外公外婆已经年迈,他们的身子骨已承受不住大雨的侵袭,自然也怪不得他们,只是莫名的在心中加深了对妈妈的怨恨,尽管下雨完全不是她的意思。
心中积压的怨恨在妈妈回家的日子逃得无影,之后这怨恨却又像魔鬼一样缠在我的心头,让我一直无法释怀。曾经我在心中暗自说长大后一定要离开她,让她失去我的一切消息,失去这个可有可无的女儿,可这种想法在见到妈妈的时候又变作烟雾般散了。
我对妈妈的感受大概也就这些了吧。我多希望在我还年少的时候,能与妈妈相处一段时间,在我快乐的少年时光里增添一抹温馨。让我对妈妈的了解多一些和让她了解我多一些,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甘肃兰州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六年级:王湉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