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世界遗产之旅》走了一大圈了。似乎窥视到一点点西方建筑的人文精神。
锡耶纳大教堂由多位设计师合作制成,三座罗马式拱门由乔凡尼·毕萨诺设计,哥特式部分为4世纪切可的成果;洗礼盘上的浮雕出自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雕塑家唐纳太罗和吉拍提之手。
西班牙拱廊广场由西班牙最著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师阿尔伯托·丘里格拉负责设计。
萨拉曼卡新大教堂由胡安主导设计。
卡尔卡松旧城墙和伯爵城堡由维利·杜克接受修复任务。
19世纪苏格兰著名新古典主义建筑师威廉·亨利·普雷费尔,以其希腊复兴现古典式的建筑设计让爱丁堡获得了另一项封号——北方雅典。爱丁堡的许多建筑都出自普雷费尔之手。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堂,是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毕生杰作。
建筑因伟大的建筑设计师而崛起,建筑师也因伟大的建筑而名垂千古。个人认为这种相附相存应该是西方建筑史的精华。勿庸置疑,在一幅幅绝美的照片上,我看到了建筑的灵魂以及建筑师的灵魂,这就是西方建筑的人文精神了。
翻开中国的建筑史封面,我们的亭台楼阁虽然也有婉约动人之处,但似乎缺少什么,我们看不到人的名字,也听不到建筑的个性名称,建筑只是建筑,读不到更多的内容。
带着疑惑连线杨泽,杨泽可谓一针见血:“人家是尊重人材,责职分明,冠了名的东西,谁还敢粗制滥造。”是啊!在一个专制的国度,人是何等渺小,不提也罢,由此建筑也只有冠了朝代年号的介绍和标志等级规格的款式,别无其它,我们的万里长城也只不过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这就是中国建筑的苍白和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