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寂寞,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是“只恐双膝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悲叹……
哀愁是千年来不灭的风景。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时光的手指,始终不渝地指向同一个方向,是如梦似幻的哀愁,是梨花带雨的哀愁。它带给我们的美丽,太多,太多……
哀愁似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有一种如画的美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种多么深沉的哀愁,在千年的舞台上弥散,在雨的背景下弥散。哀愁似雨,它在雨的浪漫下呈现。
哀愁似水。漫过如梦的唐诗,淌过泛着毛边楚辞,一直淌到雨巷和康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少汪伦送我情。”哀愁带着离别之基,溶解在千尺的桃花潭中,溶解在深厚的友谊中。哀愁似水,它在水的澄澈中呈现。
哀愁似风。拂过再绿的江南岸,化作洛阳城中的瑟瑟秋风,拂过“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场面。“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带着对故土的思念,悄然而去。哀愁似风,它在风的瑟索里呈现。
哀愁似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哀愁逝了又生,生了又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谁在朦胧的夜色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照亮了世人的无限思乡情。哀愁似月,它在月的清冷中呈现。
哀愁似……
这次第,怎哀愁二字了得?哀愁随着五千年的文化,化作心情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世人所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