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听长辈们说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孩子啊!你要好好学习啊!”“以后长大别忘了报答我们啊
报答。确实,作为人类,我们是应该感恩的。《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可是真的有必要一天到晚地在孩子面前提前这两个字吗?只要这么每天念叨,就能保证每个孩子都是孝顺长辈的吗??
一个时代造就一类人,虽然不能说“三年一个代沟”绝对正确,至少形象地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背景,自然会有其不同的品性和言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又有谁能说像谁一样怎么怎么样呢?不同的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有着不同的孝顺方式,只是一旦自己的方式不被认可时,极端便会出现。
有些父母喜欢总把自己孩子的开销记录在案,这确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样能够让孩子懂得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金钱。可是如果盲目地只去追求这个数字,而作出一些硬性规定,甚至于整天把这些数字挂在嘴边呢?90后的我们是要强的,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现状都要求我们必须这样。而这样的行为,势必给一个还没有经济能力的人以心理压力,觉得自己的支出不过是借款,于是自卑,开始不想接受这样的“施舍”。或者等到找到了工作以后,便不再理睬这债主,让他\她血本无归让他们为自己所给的压力付出代价。“人之初,性本善”“养不教,父之过”,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称赞和号召人们学习孝子的活动?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无人赡养的老人?小时候起就得到很多酬劳,渐渐长大以后家里的砸碎事情一手操办,等到又能养活自己以后就脱离寄生体,自己却成为了新的寄生体。这就是我们栽培后代的意义吗?
可悲的循环寄生啊!
“晋朝以孝治天下”,致使民风淳朴。然而,现在我们身处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已经让我们不再有条件试图去谅解别人。面对每天生活在一起的人,出于平乏而产生的反感更加使我们容易记住他们让自己的不快,甚至将其扩大化。
什么时候,我们那些所谓的“长者”才能够静下来好好想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