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灵魂的彼岸

初一/议论文/803字/368℃/2025-02-14 06:57

苏轼与惠崇戏语牛粪与如来,我们从这个小小的戏语中无法判断谁“心存牛粪”,而谁却“心存如来”。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戏语,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一个人内心的善恶之辨。

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善良,而是一个人内心的宽容,思想上的博爱,与人与物的忍耐。

为善是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讲的仁义道德,佛家讲的普度众生,道家讲的修身养性,都是一种与人为善精神的体现。古人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的“道”是什么,何以变化而生万物,恐怕其中的精髓就是“为善”。

姬昌初春打猎获母鹿而不取,以“善”而闻名,此后所以兴周;三国时,周瑜贪利而中计,受三气而卧于床,怀恨抑郁而终。

善从德来,得从容来,容从志来,志自“无欲”而来。故古人讲: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青年时有一次清晨外出,过一座桥时遇到一位老人坐在桥头,老人看到他时,故意把脚一缩,鞋掉到了桥下。接着老人很不客气地对他说:“小伙子,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恭恭敬敬将鞋捡了上来,并为老人穿好。后来张良由此得到一部兵书,继而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家。这就是著名的“圯下之履”。

张良若无虚怀若谷的德行,怎么可能与人为善。正因为他有指点江山,运筹万里的宏图,心中怀有济苍生于乱世的善念,才能使其行善而受益终生。

时光飞逝,到了现代社会,与人为善仍然是一种美德,无论东方西方,为善仍然受到充分的肯定。我们现在的社会讲“法治”,同时也提倡“德治”。何谓“德治”,就是要求人们净化心灵,与人为善,与物为善。

为善在有些人看来是“划不来”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与他人为善会损害自我的利益,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与人为善,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索取什么。因此,我们自己心中只要有善念,就已经是精神上的升华,而不必去刻意要求别人怎样。

所以我们为善,为的只是达到心灵的彼岸。

  标签:灵魂彼岸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高二|其它一只流浪狗的自白和忏悔录

    用那些因为后肢着地解放了前肢而征服了世界的生物的话来说,我已经是一只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狗了。精致的童...

  • 三年级|记叙文爬鹤伴山

    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第二初级中学小学部三年级 张宇森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鹤伴山游玩了。早上,吃过早饭,...

  • 初二|散文落花微雨念痴情

    道是别离,一曲幽怨。彼时我一动不动就那样站着,什么都没说。——题记是夜的微雨氤氲着阴冷的气息,无声的...

  • 高中|其它老去的村庄和我

    (一)旧城、香火炉登上旧城的那一刻,我像一个垂死的、脱离灵魂的躯体,带着冬日里的最后一丝温暖去祭祀一...

  • 初一|日记浅,我们的约定

    浅:7月7日,你的生日,你说过你会回来看我们的。苗苗也答应你给你发贺文。浅,你的离开,让我的心里好像...

  • 四年级|其它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