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总有许多滋味,辛酸苦辣甘,但总有许多早已淡去。还笼在舌尖的记忆里,是家乡的糖葫芦的味道,酸酸的甜甜的,恒久不散。
作为一个打小在天津长大在天津出生的人,一生都离不开几样东西,油炸的油条,醇香的豆浆、外婆亲手烙的大饼,还有酸甜的冰糖葫芦。因为我生性喜酸,哪怕是酸掉牙的红果酪,我也能吃得津津有味,所以几样东西里最爱的还是那冰糖葫芦。
每年回天津过春节,我总得去西城区的拐脚处的老奶奶那儿买上一大包糖葫芦,她家糖葫芦的手艺,一直都做的不错,口碑也很好。大清早的,就排起了“长龙”。老奶奶家里有只猫,每逢卖葫芦时,总会跟着,揩些油水,缩在木板的软垫里,只盼多滴些下来,看得我们一阵阵发笑。
老奶奶手艺不错,人也很好,不会为了顾客故意少带了那么一两元钱生气,和气地找开那些大钞,一来二去顾客都不好意思去故意换零钱。老奶奶的糖葫芦很香,山楂也都很耐看,又大又圆。晶莹的糖汁浇在上头,好似一颗颗红宝石,耀眼平和。每次吃到她的糖葫芦,我总是有种回家的感觉,多少次也不厌。
裹糖葫芦的糯米纸,一向很好,软而糯。在冬天里,一边吃着糖葫芦,一边走着,即便是凛冽的寒风,也不那么刺骨了。
家乡的糖葫芦,不知何时已成为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它好似代表着家乡,那只揩糖汁的猫,那口烧糖汁的锅,那红扑扑的山楂,还有老奶奶脸上一团和气的笑容,烙在了心里,成了家乡的景。她们总让我无法忘记,哪怕家乡变化再大,那串糖葫芦里仍带着家乡。
可有一天,西城区拆迁了。老奶奶不见了,猫不见了,那口锅不见了,糖葫芦也不见了,我的家乡,走了,随着糖葫芦走了。
后来,糖葫芦有了工厂生产,红果不再那般新鲜可人;豆浆里有了漂白粉,油条的油不再纯净,难道家乡走了吗?消失了吗?不,它没走,它与我的童年,留在了我的心里,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又听说,老奶奶在东城区卖起了糖葫芦。我笑了,那是我的童年的好友,那是家乡的象征。家乡没走,她们又怎么会走呢?她们可是与家乡共存于我心里哩,正如糖葫芦里酸酸甜甜的味道,长久,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