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包装得完美无暇,内心却脆弱得不堪一击;有的人表面上邋遢混乱,竟能钻研出让千万学子苦读的科学定理,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反差?
那天下午,化学课,老师正在完成她讲练习册的任务。昏暗的教室里激荡着老师粗犷的嗓音,但内容却绝不含糊,因为她总是能把化学题中最核心根本的东西用最直接生动的语言“喊”出来。但即使是这样精彩的课堂,还是有许多“狼吞虎咽者”、“嬉皮笑脸着”和“昏昏欲睡者”。
又是一道“区分组内溶液”的题,括号里的义乌”在题前张牙舞爪,像是要从气势上压倒学生。她为了让我们熟练做题方法,特地将错误的选项一并说了一遍,显得流畅而自然。最后她下了一个结论:“所以,③中一个也区分不出来。”我明知没有结果,还是打断了她:“四种溶液中,能区分两种,向红色酚酞中加入不错,但你仍无法区分另外两种。”但她也不肯就此放过,高跟鞋与大理石撞出急促的“噔噔”声,又确认道:“答案上也没有③。”
她继续讲题,我还在想怎么区分NaOH和酚酞,突然,一道银亮的光痕撕碎了夜空……
下课后,我拦住走廊里的她。她听懂以后笑着说:“我回去再想想,哪天带你去实验室试试。”
后来,百度也肯定了我,我庆幸当时的执着。即使是中考题,即使有答案,即使是老师的一再否定,也没能让我放弃,因为我相信只要能看到最黯淡的一颗星星,就能找到黎明,哪怕要经过那看似无尽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