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安石为苏轼求情秉性像王安石、苏轼这样的人,于公会势同水火,于私却可以雪中送炭。元丰二年年),苏轼遭诬陷,以“作诗攻击朝廷”之罪被捕入狱。由于事关重大,除了苏轼弟弟苏辙肯丢掉乌纱帽救兄,其他亲友及官员避之唯恐不及,那时王安石正在江宁隐居,等他知晓“乌台诗案”一事,苏轼罪名已定。想起国家多难,人才难得,王安石连夜写信派人飞马进京给神宗。信中说:“岂有盛世而杀才士者乎?”神宗看了王安石的信,思之再三,觉得很有道理,便下旨将苏轼放了,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王安石在关键时刻,以国家为重,对往日的政敌表示了最大的宽恕,由此可见其品格和胸怀。正是由于这种高尚的品德,赢得了苏轼对他的敬重与佩服。2.“我们要有气魄,不怕骂。”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的博大胸襟还体现在他广泛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对的意见上。他说,我们共产党执政,要有气魄,不怕骂。他认为,建设人民政权,要实行人民民主。实行人民民主,就要有胸怀,有气魄。他说,现在有人有好多气没有机会出,要让他们出,除了泄密的、破坏性的,都让人家说。出的气不外是两种,有理的,应当接受;无理的,给他说理。我们要有气魄,不怕骂,只要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让讲话就会闹宗派主义,党内也一样。3.“改革需要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慈悲。”中新社井冈山2013年5月5日电(刘占昆
苏路程
王姣)“改革需要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慈悲”,胡耀邦的三子胡德华日前在江西井冈山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不能躺在30年前的改革成果上睡大觉,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思路。”胡德华认为,“和30年前相比,当下中国改革迎来关键节点,面临更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借鉴历史的基础,改革需不断创新、开拓思路。现阶段的改革创新需要大智慧、大气魄、大胸怀、大慈悲。指导改革在理论上应该大无畏,思路上要更加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