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悲伤,点缀;孤单,掩饰;伤感,徘徊。而方式也莫不过在空间弄“逝者安息”的皮肤,“我走在少了你的风景”之类的伤感非主流模块。空间或博客里,尽写着伤感而透彻的文字,仿佛把尘世万物看透。殊不知,那只是我们发抒的行为,为的,只是注意。
处于青春期,成长的愉悦是远远压不住多愁善感的思绪。不愿与父母交谈,也不大放心倾诉于朋友。只愿用一些沉默的行为、轻轻的足迹
踏在空间或博客的每一个角落。说真的,这真的不妨碍我们的成长。
青春期也是叛逆的时候,想独立,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自个是懂的,没有生活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没有长远打算,何能逃离那温暖的囚笼?那是依赖。当然,我们也时时与父母顶撞,不是因为不懂,大概是因为一时的痛快吧?那是反常。对于对异性产生遐想的问题。我就曾摔进那陷阱,但挣扎了。最终却爬了上来,抓了一把泥。于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是理智。
有时会因大人那猜疑的思想,极端的行为而显得有些许悲伤。就会隔着透明的玻璃窗,让夕阳的微光轻轻地抚摸自己。自然而然地把思绪牵拉到儿时的童年。想起儿时字迹的稚嫩,语言的童真,动作的笨拙。奶声奶气地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要八八粥(八宝粥)。”就会淡然一笑。然而回到现实,发出轻轻地感悟往时的童忆像是许许多多的老电影或怀旧电视机,那样沙哑、简单、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