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初一,我们一家三口是在静寂中度过的。
腊月三十的下午,丈夫的四哥过来了。他拿了三挂鞭炮,说是女婿给他的,并说:老人“不在”的三年里,春联自然是不能贴的,但放鞭炮还是可以允许的。于是,我们留下了鞭炮。
三十的零点,当窗外焰火、鞭炮响彻云霄的时候,我却见去睡觉的丈夫没有一丝要放炮的意思,我问儿子:“你们怎么不去放鞭炮呢?”儿子回答:“我爸觉得不妥。”我想了想:也是。既然,丈夫内心不乐意,我又怎么能强迫与他呢?
初一,当我们围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忍不住又提起了去年的春节,八十岁的婆婆(病中)还吃了十几个饺子呢。虽说,这一辈子,婆婆多半是与我们这些做媳妇的磕磕碰碰,甚至恶语相向,然而,不管怎么说,她终究是个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我们计较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细细想来,在她生命的最后那些日子里,她不是也晓得吃好的了吗?在她回到老家的时候,我去看她(那也是最后一次),她不是还很清晰地对他儿子说:“给润湘倒杯水。”说真的,那时,我特感动,当时,我想,平日里,婆婆要是这样,那么,生活中就没有那么多的闹剧和悲剧了。可惜,现实永远是现实。人世间,诸如“假如”、“要是”之类的假设话语毕竟是靠不住的。
这几年过春节,尤其是初一,我们已习惯了到饭店吃“年饭”,既摒除了繁杂的劳累,又节省了时间,可谓一举两得。开初,婆婆也是说什么也不去,后来,架不住儿子、媳妇“齐上阵”地轮番劝说,她也就动心了。想我婚后多少年来,每年的春节前夕,婆婆都要大闹一场,她不是跳脚大骂,就是做出哭嚎的样子给人看,为此,一到初一这一天,我们都高兴不起来,我就要和丈夫生气,不是因为他嫌我起得晚了,就是我嫌他嫌他母亲闹腾,再加之他一大家人人多嘴杂,乱哄哄的,既累人又伤身更伤心,真是忧愁多多,烦恼多多呀。可以说,从家移居到饭店是真正从心底“解放”了我,只是,婆婆还没享受几年,就永远的“去了”。我想,在她的儿女们当中,既有“百善孝为先”的,也有不当回事的,而作为儿媳的我,则更是愿意念起她的好来,无论如何,她的好我是永远记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