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前进无用哭弯了掌心的窘。
回忆过往,好像永远都比现在温暖。记忆里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痛,所以就有了渗入骨髓的,总在不经意间就在胸口扩散的怀念。大约是在遥远的,小升初后,才深深地体会到“怀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是在那些无法抑制的怀念中醒悟了时间是不可逆地。在那个记忆里都是七里香的岁月,拘谨地坐在教室里,看着变得陌生的教室和被排的满满的课程。在一阵的新奇过后,也清醒地明白了,再不能在吃过晚饭后写完作业就乍乍呼呼地呼朋引伴,再不能披着盛夏的阳光捉螃蟹,再不能在席地一坐地玩弹珠。似乎是在这些怀念中,才会渐渐长大。
渐渐长大,究竟长成了怎样的一个自己。
烟火调,让耳朵老。
感动的事情似乎越来越少,对于杂志上一篇篇打上“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早已麻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绪,为什么会在听歌时心有戚戚甚至落泪?因为现实中找不到的触动,在音乐中被自己假想的而又扩大的悲戚所触动、所感动。我无法用“我们这一代人”来概括,也许只是我。习惯于戴上耳塞,把耳朵里的,与周围隔成两个世界。周围的世界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梦境,戴着另一个世界的我穿梭其中,看着周围的人眉开眼笑,看着他们怨声载道。嬉笑怒骂听不见,阿谀奉承听不见。我只是一个过客,画面在下一首歌之前定格,繁华声袭来,然后被下一首的前奏继续覆盖。
又让时光走向瘦。
怀念的东西,只是由对现实的不满所衍生出的过往的假象。譬如想起记忆里每一个无所事事的夏令,回忆里都是缤纷的阳光和清脆的蝉鸣,其实我们清楚的知道,那些仿佛烂漫的日子,其实同样充斥着对身上不停淌出的汗水地咒骂,面对艳阳的咬牙切齿,只是这些记忆都被我们自动地过滤。仅留下值得怀念的,薄荷味的草地和蝉鸣的夏季。
现实与过往并没有不同,只是我们一直在逃避罢了。我们无数个怀念过往的时刻同样被无数个以后的我们怀念着。
一家封尘多年的斯蒙酒馆无人看守。
喜欢这样仿佛从遥远的亘古划来的字句,匆匆地一瞥,留给我一瞬间的惊蛰,在我愕然时,便又不再停留地飞逝。仅留下封存在心中的怅然。
周杰伦对于我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无法给予一个合理的诠释。他的歌好像是停留记忆的匣子,每首歌前奏的响起,就像翻开了一段封尘的记忆。一个音符是一份感动,一段旋律是一缕愁思,一首歌是一个春秋的周而复始。
绘梦绘梦,懵懵懂懂。
最终还是给这篇貌似音乐随笔的章节划上了句号。分了三次写完这个短短的东西,总算是将这两天单曲循环<绘梦之卷>而想要写点什么的感觉宣泄完了。写的是什么完全没有概念,只是把每次听完杰伦的歌,那些想要叙叨的话讲出去,至于有没有人感同身受,那么便不在我的思考范畴之内。
那些感同深受的东西,最后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