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教子俭养德

初三/记叙文/950字/374℃/2025-02-24 18:06

诸葛亮(公元年)曾经有一封奏书给蜀后主刘禅,谈到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安排,他说:“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以长尺寸。老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公元月269年,晋统一了全国,为了收买人心,下令寻访汉朝的名臣子孙,赐给他们爵禄。那时诸葛亮第三个儿子诸葛怀还在。他推辞说:“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材同樗栎,无补于国,请得归老牖下,实隆赐也。”

他在这里说的经济情况,和诸葛亮当年说的大致相同。

诸葛亮是西蜀的丞相。当时后主刘禅幼弱,蜀国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他为什么不置家产,为子孙多留一些呢

人们都说诸葛亮会算计,他为子孙打算,也是算得比较远的。他在给哥哥诸葛谨的信中说到他的儿子诸葛瞻:“瞻今之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诸葛亮耽心的是: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会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怎样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呢诸葛亮在给儿子的信中指出了两个条件:一个叫静,一个叫俭。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他认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就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重要条件。

他在给外甥的信中,进一步指出:要坚持自己的远大志向,“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这就是说,要不考虑一时的得失,不贪图生活上的细碎的享受,广交师友,不计较个人的恩怨。这样做了,“虽有淹留”,也许一时不成功,但“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学习之中自有乐趣,也一定会有用的。怕的是“老不坚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受追求世俗的物质生活和情欲的影响,失去坚强的决心。那就会“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让孙子生活俭朴一点,还是为了使他们更有理想,更能成为一个对国家社稷有用的人。

  标签:诸葛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一|说明文月亮再弯,亮着就好

    流逝的时光,路过的风景,邂逅的人,终会渐行渐远,剩下的路要学会默然前行。无论未来的道路多么坎坷,命运...

  • 三年级|记叙文草坪——我的乐园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小六(1)班 王杰宇人民银行的草坪是我儿时经常玩耍的地方,它是我童年的乐园。小时...

  • 五年级|记叙文出乎意料

    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有一个小男孩再边看猴子边吃香蕉,猴子眼睛一亮,发现了小男孩的香蕉,就叫起来,眼睛...

  • 四年级|说明文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每到美文诵读时,教室里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同学们在背诵中华经典。课前十分钟,同学们也会抓紧时间,...

  • 初二|其它初二年级世界名著《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建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

  • 初二|其它难忘的一次摆地摊

    “走一走,瞧一瞧!”听!我的玩具店开张啦!那是前年的冬天,外面的天气还算好,我开始了营业。“嗨!大家...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