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地睁开惺忪的眼睛,“明天”便神圣地降临了。
——题记
夕阳拽着紫红的薄纱依偎黄昏,你可曾有过甜蜜的期盼?清风低唱轻盈的歌儿漫步田野,你可曾有过无限的遐想?“明天”会是怎样?
他,一横黑体粗壮的眉毛,一顶不高不低的鼻子,一张沉默的面孔。餐桌四角紧靠着一张张折叠整齐的餐椅,客厅桌面上摆放着一本杂志。风过无声,灯仙似乎微弱地举起灯芯,闪烁着晃动的亮光。每到周末,我都向父亲索取零花钱,尽情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今夜,家中显得有些安静,父亲和我的话荡漾其中。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迎上前去,照旧向父亲索要零花钱,父亲头也没抬,目光只是一行行地浏览着报纸,只是说:“明天吧!今天不行!”“爸爸,为什么要等到明天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等到明天。”父亲还是一丝不苟地阅览着报纸。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房间啰嗦着。灯光似乎变得更暗了。“回头再说。”“发了工资再说。”“什么时候才发工资呀?”这一次,我不依不饶地对父亲发起了质问,“也许明天吧。”虽说“明天”这个时间不确指,像一根橡皮筋,可长可短。
“明天”毕竟是一个给我们安慰的词,它比“不行”“不可能”宽容和善多了,它的面孔是慈祥的、阳光的。拥抱着“明天”,我们成长着;思索着“明天”,我们义无反顾地越过绝望的门槛。
“明天”是终点,也是起点。在人们的企盼忠,它是痛苦与纷乱的结束,是幸福与秩序的开端。
“明天吧!孩子。”我又听到阅览着报纸的父亲问题的答案。这一次,我为之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