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远非只是两个字、一个词、抑或一个城市,在我眼里,它早已有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故乡,令千万人魂牵梦萦的故乡。尽管,我不曾离去,却如若一直在这个城市的上空盘旋,见证着这个城市十年来的变迁。
成长初时,在泉州的那个小乡镇,面积不大,却也和谐温馨,四处是美丽如昔的古厝,别有一番风味。只是卫生不尽人意些,随风翻卷的垃圾与绿油油的田野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尽管如此,我还是乐此不疲地游走于这个可爱的小镇,任风吹拂,任我拥有儿时堆沙子的乐趣。
初谙世事时,已来到了城市之中,卫生自然比农村好上许多,林立的高楼,笔直的马路,教我处处感到新奇。尤其是夏夜,由父母抱着站在阳台上,看窗外的世界,一片霓虹闪烁,与满天的星星交相辉映,显得甚是好看。惟一不足的是,城市那么繁华,自然少不了尾气与噪音的污染,教我在梦里会偶尔忆起没有遮蔽的天空、蛙叫蝉鸣的纯净夏天……梦醒之后,我还是沉醉在城市里,体会其中的便捷与舒适。
俗语道:远亲不如近邻。在这一门一户里,电梯里进进出出,似是淡漠,却往往能在不经意之间看到那一抹友善而关怀的微笑。噢,原来,只是现代社会过于忙碌,缺少时间与邻居交流,否则,皆是一家人,怎能不相亲?
待我晓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时,便开始审视泉州——我的故乡。我忽而发现,泉州,已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只看2008年的农运会,虽说比不上北京奥运会的壮丽豪华,却亦是真真切切地让人们看好了这场比赛,体现了万千农民代表的淳朴可爱,每个项目都与他们的本职工作密切联系着。
泉州,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若非是因为1604年的那次大地震,或许如今甚至比上海等地更加发达!我眼前隐隐约约见了那一次地震的惨状:17世纪的救援条件怎比如今?医疗不够完善、信息传播不够便捷……难以向其他地区的人民求救!该是怎样的无助,怎样的凄楚?眼见乡亲受伤,内心难过不少半分……他们不曾知道,在400余年后,汶川同样8级的地震中,炎黄子孙携起手来,予以灾区人民希望,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渡过难关。泉州人民展示出了他们人性的光辉,纷纷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之中,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无偿加入志愿者行列,履行了他们的社会责任,为灾区人民奉献大爱!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泉州在进步。目前申请的“国家卫生城市”已是复评,却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相信:无论是泉州土生土长的儿女还是刚在泉州落户的新人,都会为这片土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让它愈变愈美,让世人赞叹。
为什么?
似乎问的理所当然,却毫无必要。
不为个人、不为表彰——
为了它——泉州,我们共同的故乡,我们日日夜夜沉眠的怀抱,我们眼中最美的土地,比大中国更加亲近的母亲!
(指导老师:邱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