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缘于一次家庭大战。
爸爸喜欢吃知了猴,更喜欢捉知了猴。为了捉知了猴,他可以跑几百里路回到老家去。在我看来,那纯粹就是为了寻找他童年的感觉。现在倒好,在北京他也找到了可以捉知了猴的地方,每天晚上碗筷一放就会拿起他心爱的小手电、骑上自行车,奔向他理想的“圣地”。
妈妈不喜欢吃知了猴,而且她从网上得知,知了猴也是动物,专门有人呼吁要注意保护动物。爸爸却说不要拿无知来骗小孩子,知了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害虫,并提出让我们跟着去捉知了猴“开开眼”。
我是中立方,也不吃知了猴,不表态。但是经不住爸爸几次力邀,也禁不住心中的几分好奇,不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就跟着爸爸去走一趟、看一看。
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几只“早起”的知了猴已经落入爸爸囊中。以前只在微信上看到的图片,现在出手可及。有的在地上爬着,有的刚爬到树根,有的已经爬到树梢上,有的“懒虫”只是爬到它洞边的小草上。捉知了猴的过程,就是与时间赛跑、与其他“打猎”者竞争的过程,好不热闹。
刚开始跟在爸爸的身后跑来跑去,加上天气热,不知不觉中已经跑出一身汗来。随着天色渐晚,知了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这个时候,“金蝉脱壳”开始隆重上演。直到这时,爸爸才放慢脚步,我也才从兴奋的心情中冷静下来,顾得上问我最关心的问题。
原来,知了的幼虫生活在土里,吸树根的汁,成虫飞到树梢喝嫩枝的水,它在哪个树枝产卵,哪个树枝便会枯萎掉下来。难怪爸爸说它是害虫,其实按照现在保护绿化的观点,是应该发动大家来除害才对。不过,好像不需要发动,据说现在知了猴的市场价格不菲,甚至要上百元一斤呢。你看树林子里捉知了猴的人,那灯光闪烁的场景,简直是在开民间运动会。
一只知了猴从入地到出地要经过至少3年,甚至长达17年的地下生活,而在树枝上的生命仅仅两个月左右,算起来好像挺可惜的。“就见光这么几天,图啥?”我的一句感叹,引来了爸爸一番说教——动物没有思考,人类不能无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要想赢得最后的幸福和自由,就要付出长期的艰辛。马克思、恩格斯、李大钊、毛泽东,在出名之前都是图书馆的“书虫”。现在的高考与知了的准备过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说到这,我就知道爸爸下面要说什么了。心中默念着“哎,又是老一套!”,嘴上连忙答道:“好、好,我知道了,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