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终于见到了山。
那座高峰,已在梦中耸峙很久了。蒙蒙细雨将山笼上一层朦胧的纱,就那样薄薄的一层,便飘渺恍惚得若仙境一般。
就那样薄薄的一层,刚强的山,伟岸的山,一下子多了几分秀气,添了几许柔情。
真的,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均浸在这乳白色的雾里。浓得化不开的颜色也仿佛被稀释了一般,绿得很温和。让人总无端地想起新生的绿芽,想起慈母的目光。
棱角分明的山峰,陡峭的悬崖,笔直的线条此时都显得那样柔美,轮廓清晰得如同纸剪的一般,边缘泛着柔润的蓝晕。
有山就一定会有水。在经过无数的山峰后,水突兀地闯进人的视线里,像特地给人惊喜一般,愉悦你的眼睛。
水可真野。
那一泓极细的山泉,从山涧中奔腾而来,在我们脚边汇成一股清流,回旋一阵子后,又唱着歌儿奔腾而去。
流水本歌不成调子,哗哗哗,啦啦啦,丁丁冬冬,几个简单的象声词而已。没有歌词,没有曲调,没有伴奏,但流水就爱哼这些没头没脑的歌儿。她定是唱给自己听的,不然无法解释歌声的悠然自在。这是一种极为纯粹的音乐,流水亦是大自然的歌者。她的歌,山爱听,谷爱听,山里人也爱听。
粗野的山里人并不懂得诗人口中的音韵美,音乐家啧啧赞叹的天籁之音。他们只是觉得,流水就是流水,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流水唱歌好听,那倒是真话。
山里人依山傍水,在大自然终日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沉稳如山,恬淡似水。那里的人天生的黑而瘦。男人们在地里劳动,被火辣的太阳烤的黝黑倒也没什么,采茶、挑茶这些细致活儿就交给女人做。那里的女孩子并不娇气,也是黑黑的,瘦瘦的,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一笑,露出一口白白的糯米牙,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十分讨人喜欢。那里十一二岁的女孩子便可操持所有家务,一天能采百来斤茶叶,干的活儿丝毫不比大人少。
山里交通不发达,信号也不好,没有任何电器。不过,似乎也并不需要。小孩子们在田埂上嬉戏打闹,大人们则坐在门槛上唠着家常。大公鸡在屋前屋后昂首阔步地走着,看门狗并不尽职,一会儿扑扑蜻蜓,一会儿逮逮蝴蝶……夕阳将这一切镀上一层绝美的暖金色,这一幕便被永远定格下来。风中摇曳的竹叶将落日圆圆的影子割成斑斑驳驳的不均匀的小块。至于凤仙花馥郁的香气,也入在这画中了。
山野的落日,比在任何地方都要富有诗意。也是,不论什么都带有一种朴素的、宁静的、祥和的美,令人不忍涉入,怕惊扰他们这一份安于现状的神气。
天也是野的,没有高高耸立的建筑物,它可以无限扩展,变得浩瀚无际,广阔无垠。没有密不透风的钢筋水泥的森林,它可以更蓝,更纯净。纵横满天的云,好像一幅肆意挥洒的画:时而千帆竞发,时而万马奔腾。除了云,哪位画家能在天大的幕布上展示这样气势恢弘的画卷,将自然的灵秀、飘逸、宏伟集于一身?云,也只有云!
当东方显出鱼肚白,启明星发出微微的光亮时,我们就要上路了。我想,我已经爱上这里了,这是山里人传染给我的习惯。
回头,望一眼,满天的云霞在向我们挥手作别。
再望一眼,大山巍然不动,流水依然潺潺。混沌无涯的山谷里回荡着一片深远的回音。
一曲离歌……
我在心里默念着:
再见了,桃花源。
再见了,诗一般、画一样的小山村。
(作者系宿松县实验中学913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