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春醪寄余心

高三/其它/967字/413℃/2025-04-28 22:33

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盖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其门下弟子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性情中人。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内心,而它只有你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现其熠熠光华。

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如影随形中,两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巅。龙应台年轻时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文字或“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与作品携手胁肩,向更深阔的远方迈进。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胞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从一个方面,我们得以窥见另一方的性格。

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癫狂割下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当世界以痛吻我,我在报之以歌后,内心的苦苦挣扎或蒙蔽我纯洁的心,而内心会在我手遗留中卓然于世。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与人当面的背离,实则乃内心更坚定的追索啊!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的“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而耻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浑不知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剑指连营而无畏,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的时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标签: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高三|散文那些青春记忆里的疼痛至极

    谨以此文献给曾经知心却又末路的朋友,可知,我依然在记忆的伤里徘徊。三月初,小雨。二月末,小雨。十九岁...

  • 初二|记叙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

    每个季节都有独属于自己的一份魅力,而我则独爱那“千里雪飘”的冬,热爱它的静,它的美。一觉醒来,抬头望...

  • 初一|说明文爱在哪里

    爱在哪里?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但是,你所需知道的是:爱其实无处不在。它藏在心里,躲在眼里,长在手中。爱...

  • 初三|散文我和田野一起成长

    童年的记忆犹如沙滩上的五彩贝壳,光彩夺目。——题记从我记事起,在家的西边是一大片辽远的田野。春天郁郁...

  • 四年级|记叙文丢帽子风波

    我们学校举办的第三届艺术节开始了.我们铜管乐队也要上台演出,我们演奏的是歌唱祖国和走进新时代因为这个...

  • 初一|说明文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化学夫妇只有一个儿子,自婴儿出世起他们就一直喂他蒸馏水,结果不到六岁,孩子由于缺...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