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板出来,途径克旗,贡格尔大草原在路旁将身躯展现,视野逐渐开阔,一望无际的绿色伸张到蓝天的怀抱,一朵朵白云泡沫般从天边将柔软的身子挤出,快乐的在草原的上方奔跑。
经常出门坐车的人都知道,车窗外单一的景观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此时,车窗外周而复始的都是绿色、蓝天、白云和羊群,还有骑着摩托车的牧人,这一切非但没有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而且越来越让人振奋。
振奋起来的精神是在审美意态中依依不舍的情绪导致的,而随之而来的是对草原深含的文化底韵的思考。
贡格尔大草原是离北京最近的蒙古草原,在历史上属于克什克腾部,据《蒙古游牧记》记载:“克什克腾部出古北口,至京师八百里处.在清代,由于地域关系,中央的怀柔政策促使贡格尔草原一直与中央关系密切,在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部叛乱,克什克腾部侦击之,受到当时朝廷重奖,后来在同治年间,又协助清军平定回部叛乱,光绪十七年,金丹道匪之变,该部协剿乌丹城等处,受封佐领衔者十于人,显赫一时。
面对如此强悍的草原民族,历代清王朝在采用怀柔的同时,也一直以精兵悍将防之。平定三藩之乱的周培公,一代名将费扬古,连后来以80高龄仍戎边于黑龙江以镇俄罗斯的张玉祥都曾在此练兵.
以上提到的这几个人中,与草原民族渊源最深的就是张玉祥了,可以说此人一生败在草原,成在草原。
野史记载,张玉祥年轻时在康熙朝充当小侍卫,随康熙草原狩猎,突见乱草中扑出一只大熊,吓的扔掉兵刃回头就跑,气的康熙当场拔了他的花翎(侍卫被拔花翎是最重的惩罚),当夜草原野宴,众人狂欢而小张玉祥独泣,康熙看到,说待你立功后就把花翎赏还给你。
十年后,康熙亲征噶尔丹,双方陈兵漠北草原乌兰布通(今克什克腾南),康熙为打击敌人气焰,要身后清军上前挑战,侍卫群中一人请战,正是张玉祥,康熙尚在犹豫,张玉祥脱掉军衣露出浑身纹的密密麻麻的“耻”字,康熙大为感动,立刻派了十个侍卫与他出战,噶尔丹见只十一人出战,就派出了自己的亲兵五十人迎战。
草原上的一场肉搏杀的天混地暗,刀打折了就用拳,手砍掉了就用牙,这是真正勇士的对决,我们可以想象,战场上由开始双方的呐喊助威到后来的鸦雀无声,草原为之战栗,天空渲染的一片血红。
最后,一地的尸体衬托着张玉祥一个人的身影,他满身伤痕,嘴里叼着染血的刀,左手拎着自己被砍掉的右手,步履蹒跚的走回清军阵营。走向从此名震天下的勇者一生。
草原文明是在真正的勇者手中延续,任何一个人要想在草原上举目四顾,他的体内需要蕴藏怎样的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啊。
车还在行驶,草原在视野里跌宕起伏,绵延远伸,大清王朝不见了,民族的郁忿不见了,历史的碎片不见了,剩下的是实实在在的绿,实实在在的蓝,还有几千年勇者留存的足迹,深埋于草原,等待后人瞻仰、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