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端午节

六年级/说明文/833字/463℃/2025-02-22 02:43

沿着漫漫的历史长河,穿越到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官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但他怀才不遇,被贬官流放。后来屈原的国家灭亡了。屈原心如刀绞。他在农历五月初五写下了最后一首诗《 怀沙 》 ,然后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自尽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争先恐后地划着船来救屈原。可他们一直追到洞庭湖,还没有看见屈原的踪影。人们悲痛欲绝,生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于是用那棕叶包着糯米扎好扔进水里,给鱼虾去吃,端午节就由此而来。

随着两千年了历史过去,人们逐渐淡忘了一些端午节的习俗,但河南那一带还保存着一些的民俗。

河南农村的端午习俗丰富多彩。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 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早上,人们吃粽子以此纪念屈原。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一个普普通通的粽子,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希望。

河南当地不仅有端午食粽的习俗,还有系五彩绳的习惯。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各家大人大事之一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这天佩戴香囊的,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河南的端午节还有很多民俗,比如:喝雄黄酒、插艾叶、回娘家、赛龙舟、吃鸡蛋等。河南的节日习俗犹如天上星星,数也数不完,而且又是那么的有趣!

  标签:端午节河南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四年级|记叙文家有小兔

    某周六,妈妈从外面回来,把双手背在后面:“你猜猜我背后是什么?”“雷霆S悠悠球。”“不是。”“仿真气...

  • 初三|记叙文爱是永恒的色彩

    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爱,是绝境中的一丝希望;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爱是一座彩虹桥。爱是蓝色的。...

  • 初一|散文成长如歌

    成长如歌,轻轻的弹唱,在最轻快的音符中,倾听成长;成长似风,静静的吹来,在最尽情的奔跑中,感受成长;...

  • 六年级|记叙文烧不坏的手帕

    “丁零零……”一上课,章老师就踩着铃声走进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吧!”...

  • 一年级|其它关于中学生青年节手抄报

    【无忧考网-关于中学生青年节手抄报】...

  • 三年级|记叙文小猫朵朵

    我家里养了一只小猫,它是我妈妈在工作单位救下来的,我十分喜欢它。这只小猫是一只雪白的猫,我给它起了一...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