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参天照上,是因为它有追求阳光的信念;瀑布飞流直下,是因为它有为追求目标不惜粉身碎骨的勇气;高山巍峨屹立,是因为它有千万年积淀的气度;山泉清冽沉静,是因为它拒绝尘俗,保持纯洁。人类从大自然中总结出——天地有正气。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正义气息的古国,很多革命烈士、诗人为正义而生、为爱国而死。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又如汪莘所说:"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而朱自清就是这两句名言的模范。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曾任过清华大学、昆明云南联合大学等校的教授。他生平事迹可见多么优秀。他本人同时也怀着铮铮铁骨、浩然正气的胸怀。
还记得1945那年,国民党在中国挑起内战。当时,国内物品奇缺、物价飞涨,人民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连当时是清华大学教授的朱自清也生活窘困。
卑鄙的国民党当局为了收买人心,在美国政府的暗地支持下,假惺惺地向国民施舍一些救援物资。当时很多大学教授对这种行为十分不满,纷纷抗拒,国民党当局为缓和他们的不满,给他们放发了能平价购买定量美国面粉的”配购证“。
当时的朱自清很不服气。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和气节,爱国教授们联合起草了退还”配购证“的《声明书》。这让爱国教授们的生活更加清贫,特别是朱自清,他尽管名气大,但一家九口的温饱还是让他吃不消。最为严重的是他还患有严重的胃病,日夜不停地吐酸水。
虽然这样,但朱自清还说:“美国面粉具有收买灵魂性的特点,即使我病危,也决然不能要。”他在签那份《声明书》时就是这样斩钉截铁、毫不迟疑的。
迫于贫困的生活和不治的疾病,朱自清感到自己快走完人生的旅途了。但是在临终前,他费劲地嘱咐妻子:“有件事要记住,我……我是在拒绝购买美国‘救济粮’的声明书上签过名的……”
1948年8月20日,朱自清终于与世长辞了。毛泽东同志给予他高度评价,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病重,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震撼了我。他的正义感在敌人面前刚正不阿、坚贞不屈,保护与维持了中国人的尊严与独立。我认为,只要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邪恶必然无处藏身。
朱自清追求正义、伸张正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朱自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愿这种精神永世流传。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