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题记
人们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爱读书,既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希望有“颜如玉”,只是希望能够从实践中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随心所欲”。我们是书的主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读任何一本书。试想一下,一个偌大的书柜里,塞满了琳琅满目的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武侠惊悚……看哪一种都可以,不需要考虑其他外界因素。而它们则是我们最亲的“闺蜜”,随叫随到!那么多古圣先贤,都在静默地等着你,为你述说他们的思想与抱负——你可以向孙子请教兵法,跟鲁迅谈文学之药,还可以跟司马迁谈天下大事……总之,我们是“当家的”。慢慢的,我们会觉得,世界原来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奥妙无穷!仿佛所有的知识画卷都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现在的我们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着历史。久而久之,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感觉将会愈演愈烈,不变为“书痴”者鲜矣!
“凡著书立说者,必为一时之俊才。”虽说是俊才,有时也会有疏漏,当这疏漏就偏偏被你看出来了,是否会喜不自胜?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句是写李白醉后豪气纵横、狂放不羁的形象。我认为如果把“臣”字写成“爷”字,不是就能更好地烘托出他的酩酊大醉之态么?一时间意得志满,好像杜甫都要来拜自己为“一字师”!发表议论,提出观点,能使自己与作者有并驾之感,在精神上是否快乐无比、自豪无比呢?
有时我正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有时当我对某一个问题颇有心得时,就在此刻会打开一本书,发现已经有人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充分的论述。的确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正中下怀,喜乐不禁!一切都已明了,自己付出的辛劳都有了回报。的确,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是什么也替代不了的。
曾经,我迷上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这句富有哲理的句子就理所应当的成了我的座右铭。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聊天,我总会侃侃而谈“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我觉得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书中的经典一句句往外跳。朋友们瞪着钦羡的目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啊!”此时的我沾沾自喜“读书的好处多多啊!”
我认为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把书当作“敲门砖”去扣开那扇名利之门。读书不光是为了消遣,更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从书中学习那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比如说《诗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再比如《三国演义》,日本人就从中学到了企业管理,用人之道。我们呢?学到了什么?从中又领会了多少道理呢?不能光看纯文学作品,还应看看人物传记之类的,看看别人是怎样为了理想不屈不挠地奋斗!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总之,读书能造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但不读书,肯定是百害而无一利。
走遍天下,以书为旅。一路有你,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