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四年级/散文/1357字/275℃/2025-04-28 06:36

□ 张闻玉

题目是《三字经》中的一句。宋代以来,《三字经》作为私塾课本广为流传,成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启蒙读物,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清人评价它“言简义长,词明理晰,淹贯三才,出入经史”,确能家喻户晓,绝非偶然。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了押韵,改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未变,强调人若不勤奋学习则不能知礼义道德,终不能成才。“玉不琢”不过是拿来做个比喻。

玉本是一种密緻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出自山川,新疆和田玉就享有盛名。玉在远古时代就倍受重视,它是美的象征,引申之也是美德的象征。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墓中的陪葬品,玉器最多,达到七百五十五件,件件精美。《逸周书·世俘》载,商纣王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日当天晚上,他取最精美的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纵火自焚。有人告诉武王,纣王曾焚玉四千。五天后,武王命千夫长带人寻找。四千庶玉已于火中销毁,天智玉未销。那五枚天智玉,武王视之如宝。武王总共得到商王宝玉一万四千,佩带玉一十八万枚。——玉器在殷商文化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玉”在甲骨文、金文中并没有那一点,三横或四横表示几块玉,一竖表示穿玉的绳子。《说文》云“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小篆的“王”与“玉”很相近,都是三横一竖。玉的三横距离均等,王的三横下空大。隶变后,加一点为“玉”区别就明显了。这一点本来是加在上面为“柞”,读sù,《新编千家姓》(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就收有这个姓氏。

贵族佩戴玉器是身份高贵的象征,引申就有驱邪避祸的作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就二者兼而有之,既显示他的身份,又伴他消灾化疾。

玉是美石,是美的象征,也是美德的象征。《管子》一书归纳玉有“九德”,《荀子》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指出玉有仁、智、义、行、勇、情、辞七种美德。“君子比德如玉” ,儒家经典《礼记·聘义》也有阐释,除了仁、智、义,还包括了礼、乐、忠、信之类。许慎《说文》受“五行”学说影响,概括玉有仁、义、勇、智、絜五种美德。后来又化为仁、义、礼、智、信五德,成了儒家道德标准。

玉的种类多,各式各样,古人分为五类,称“五瑞”:圭、璧、琮、璜、璋,即五种玉石。诸侯朝见天子,可佩戴与自己地位相当的玉石器物。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璧”,是平圆形的玉石,宽边有孔,是天子、诸侯朝会时使用的一种礼器。

玉的精美、贵重,“玉”字就引申有精美、贵重之意。如:玉食、玉女、玉饰、玉带、玉宇、玉液、玉楼之类。玉成、玉照、玉音则是雅称、敬词。

美女的脸庞洁白如玉,玉貌、玉容、玉颜组合成词。白居易《长恨歌》写杨贵妃孤独冷落、泪水纵横的诗句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称得上千古绝唱。后代诗人多有模仿化用,始终无法超越。王昌龄《长信秋词》为班婕妤鸣不平,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的名句,为后人称颂。宋代欧阳修感叹国事,有“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的诗作。

玉石的美不是天生的,需要玉匠的“琢”;宝石的贵重也不是天生的,需要石匠的“磨”。《诗经》上说,“如琢如磨”,经过琢磨才能洁白无暇,才可宝贵。人的道德学问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学习修炼才可成为有用之才。《三字经》还说:“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堂堂男子倘不好学而荒其业,是昆虫不如也。

  标签:成器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高三|其它阿Q正传

    小编导语:这是《阿Q正传》改写作文,《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小编整理了《阿Q正传》改写作文,...

  • 高一|其它有一种态度,叫林徽因

    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的我们,仿佛都与宁静淡泊这个词无缘。正如白落梅所说的,我们的心已经偏离了我们原来的...

  • 初二|散文给我最喜欢的姐姐

    我最近很会得罪人,吃错了什么药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罪过”,那天你要我唱歌给你听,我以为你...

  • 五年级|记叙文美丽的陕西

    今天我坐着爸爸的车一起来到陕西。风亲亲地抚摸我的脸颊,啊,好凉爽。我看见车旁边有一块石头上刻着‘剪刀...

  • 六年级|记叙文教训

    那一天,我和爸妈上街,他们突然说要去洗头。我也跟了去。进去后,我和妈妈坐在沙发上。爸爸去洗头。妈妈闲...

  • 五年级|其它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您们好!这次期中考试我没考好,一个98,一个一个98,您总是说我粗心,我也是每次都粗...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