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个多么有力量的词汇,是同爱情与生命一样长久的出现在笔下的话题。
青春对于我来说是一本笔记,生活则是书。当我们把翻书时头脑中所迸出的一丝灵光记录在笔记中,这便意味着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不断改变着对青春的诠释。
青春,在五六十年代,曾是多么令人心奋的标记。青春的展现必定会韵律着活跃的动感。而随着社会一步一步的翻新,我们的生活也已是物非人非。当我们80年代站在青春这辆大篷车上时,那份喷射的激情已经荡然无存。我们脱口而出的不是对未来充满的希冀和响亮的口号,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声声沉重的叹息替代。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些生活在火红背景下的人所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想不出任何理由我们是不快乐的,是不幸福的,他们无法体会我们的那份藏在心底的无奈与惆怅。
他们眼中的青春是红色的,是装满希望的大篷车,载着我们驶向远方。我们的青春是后现代建筑物上方天空的颜色,有点微蓝,在灰色的幕布上若隐若现。他们的远方对于我们有了新的感悟,远方?远方!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因为渺茫,我们不再做充满幻想的白日梦,不愿再做这些无所谓的挣扎。
他们说我们是颓废的一代。我们不加以否定。海鸣威早在他的处女作的开篇便预示了:你们是迷茫的一代。
时间是最好的筛子,可以筛去一切沙子。时间一段一段的从身后穿过,发出巨大的声响,而我们却对它无能为力。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也不想改变些什么。面对如梭的流景,千百年来的圣贤都只能对着河流吟颂什么“逝者如斯夫“。更何况我们这群疯跑的孩子。时间头也不回的从眼前消失,流向那不可抵达的远方……
青春是向前的。当我们随着时间的潮涌行走,有种滞后的感觉,环视周遭,我们被人抛弃。只有上帝还在宠爱着我们。行走于荒芜,满山的红杜鹃。好妖艳,好耀眼。无垠的原野任随清风抚过耳廓,在每一根黑发间穿行。我欢欣握着满手的红色,我想象着它是希望,一低头却变成无余的年华和泛滥的自由。
每当深夜窝居在自己的心灵空间,眼泪便廉价的划过脸颊。素面留下两行滑落的轨迹。为什么我们会有眼泪?我们问自己。原来前世流了几千年也依然没有穷尽,所以今世便注定依旧软弱。
是啊。其实我们都是容易受伤的孩子,我们拖着叛逆的外壳,好重好重,但内心却是世界上最软落,最不堪一击的。我们不哭泣不代表我们很坚强,那是因为我们不屑用眼泪去索求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