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知秋

高二/议论文/823字/153℃/2025-04-19 06:50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可见无论是一沙一木,还是一叶一花,总在细枝末节处隐现端倪。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山洞的环境,迫使那些斑斓的大蝴蝶只能另寻栖所。

一叶零落,便知秋天将至。的确,注重细节需要有如“尘”的心思。这是一门洞察世事的学问,并非机械地观察记录,也不是四处探听偷窥,而是以一种至情至性的眼光来看待万物。这几位朋友,在进洞前只有对大蝴蝶的好奇和探索,全无对生命的尊重,因而他们贸然点燃蜡烛。如“尘”的心思是一种有血有肉的心灵探索,并不是高等生物对低等生物的征服。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是苏轼对于生命的大度。这位执铁板唱大江东去的真男儿,心中也有这种如“尘”的时刻。不过,此情并不令人费解,倘若没有这等如“尘”的心思,又怎能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无绝的佳句?心思如“尘”,不仅需要“怜蛾不点灯”的大度与包容,还需要我们有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

当我们有了触动事物核心的敏感时,才真正明白细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力量,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多,看得更远。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独具慧眼,从一花一叶之中,看到比凡人深得多也远得多的东西。懂得细节的人,往往能占尽先机。但凡有智慧的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先知性。同为凡人,为何他们会有这种先知性?究其原因,是他们触碰到时代的脉搏和神经,从细节出发,观凡人之不能观,悟常人之不能悟。

细节,总是腐朽事物的报丧者、新鲜事物的召唤人。当宗法制度在第一个诸侯国被破坏时,当文字狱兴起、抓起第一个书生时,当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第一个民众时,当中国国门第一次被外国列强打开缝隙时,这些细小的迹象都预示着某种地覆天翻,而有智慧的中国人会毫不犹豫地见微知著,迎接变化,抓住机遇,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者。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但凡心中怀有大爱又能关注细节的人,必能为时代所成就进而成就一个时代。

  标签:知秋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六年级|记叙文诗情画意的大足龙水湖

    大足龙水湖是避暑胜地,来到这里就能给心一段自由呼吸的时光。是呀,来到这里让你身心放松,这里的风景会给...

  • 六年级|记叙文游潜龙寺

    陕西是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人。陕西也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如:秦始皇陵兵马俑...

  • 六年级|记叙文荷情

    荷花依然开着,像往年一样,荷叶照样碧绿着,荷瓣照样洁白着。可是,你却一去不复返。我心中的悲伤和寂寞就...

  • 初二|记叙文超越自己,认识自己

    项羽——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

  • 高二|议论文彩虹桥上的金色

    创新是彩虹桥上新增的那抹金色,在风雨后挂在天空,发出耀眼的光芒。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发明出新的东西,这...

  • 五年级|记叙文我想有个童话节

    唉,现在的作业真多呀,压得我都喘不过气来。我好想有个童话节,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童话节这天,我...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