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读后感

高一/其它/875字/353℃/2025-05-13 20:19

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 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在《西行漫记》中,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

对于不了解红区的人来说,普通人在红区的生活状态,更能真实反映红区的状况,也更为可信。同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生存状况的描绘,作者在开篇提出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对斯诺而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题,只是西方记者惯用的新闻表现手法。但他笔下普通人的群像和生活状态,却在无意之中为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社会史学的视角。

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拣析全部写出,但从他们的身上,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思想、道德趋向的光芒。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识,只是凭借当时共同的社会舞台才得以彼此联系。但通过对他们群体经验的描述,却可以清晰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如何由显入微地悄然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脚步。

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的思想,也籍由这些小人物的环绕,获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叙述形态,恰好在某种角度上符合了历史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和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相互渗透、相互参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的视角。

与同时期其他的同类作品比较,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的书。美国新闻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记》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还蒙上了一层偶然性的神秘色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

  标签:读后感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一|记叙文满怀深情忆童年

    还没来得及跟童年说再见,我们就已被推上青春的列车,还没享受够爸妈的“怀抱”的温馨,却已不得不尝试着独...

  • 六年级|其它500字高中中秋节日记

    每个人都看见过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圆更亲切,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全家人走出家门赏月。...

  • 初一|记叙文天水的秋天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很幸运我生长在天水这块美丽而充满灵气的福地!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五...

  • 六年级|记叙文那件事,增加了我的安全意识

    下午,上课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教室,准备上英语课。过了一会儿,一位实习老师说:“这节课什么都不上,把...

  • 四年级|其它人类的末日?生化危机

    第14章离开小巷周思颖:“我有个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在小巷里边设置一些障碍,然后我们躲在最后面射击,直...

  • 高二|散文不要介入你的美丽

    仰望天空,青空万里无云,苍天碧绿,茫茫的云海中,那个属于我的位置随风而起,此起彼伏,到底那时才真正停...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