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古时候,中国人就发现了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时的美丽。
同为“角度”。在数学里,它只是一个名词;而在哲学中,它却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奇妙的人生感悟。换一个角度,就能体会另一种感受;找到另一个世界;抑或是发现另一个自己。
在众多的“角度”中,我找到了一位老人,他为我讲述了另一个角度的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在我年轻的时候自以为很了不起。那时的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入一点‘地方色彩’,便利用假期的时间出去寻找这种感觉。我要在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們当中找一个原型,我相信我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我激动的是,我想象中那种懒散混日子的味儿也找到了——一个满脸乱胡须的老人,穿着一件褐色的工作服,坐在一把几乎磨秃椅子上,为一小块马铃薯地锄草。而在他的身后则是一间没有油漆的、简陋的小木棚。
我立刻身回家,恨不得马上就坐在打字机前。然而,当我绕过木棚在泥泞的小路上拐弯时,我站在另一个位置,从另一个角度又朝那个老人望了一眼——然后我突然停住了脚步。
原來,从这一个方向看过去,我发现老人的椅边靠着一副残疾人的拐仗,有一条裤腿空荡荡地直垂到地面上。顿时,刚才我还以为是好吃懒做混日子的人物,一下变成一位百折不挠的英雄形象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对一个只见过一面或聊上几句的人,轻易下判断和做结论了。
感谢上帝又让我回头多看了一眼。”
缓缓地从故事中回到现实,我的心中感慨万分:从正面看,那个老人只是一个碌碌无为、混混度日的人;从侧面看,他却又是一位不向生活低头的强者。
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同一事物的不同面,这是一件奇妙的事,也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做法。但关键就在于如何换这一“角度”。
“一张轻薄的白纸也能够破你的手指,也许就在某个时间,某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