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优秀作文:说走就走的旅行
小时候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人的文字,本是极易煽动人心的。如此每每背来,总对那滁州的醉翁亭心生向往。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在我的想象中,该是一汪清亮的溪流顺势蜿蜒而下,卷起的水花像串串
斜插在水中的珍珠;而环绕亭子的,必定是四壁若洗涤过的葳蕤的山壁——只是这终归是我的想象罢了。
这此的旅行,可谓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准备仓促,行囊简单,第一站便是滁州。小时便对这滁州的醉翁亭印象颇深,第一站当然便往了琅琊山的醉翁亭罢。此是后话,暂不多
言。
沿一条小道向前,走到尽头便是琅琊山的入口。入了景区,眼前是一条隐在树木间的小径,名曰“琅琊古道”。这究竟是不是古道,我不得而知。也许当年欧阳修在此游玩时,便是走的这条道罢。只是看小径两侧那磨得光滑齐整的堆做一团的的石头,似乎并没有留下多少历史的磨打与印痕。倘若真为宋朝所修葺,这石缝间怎会塞有厚厚的一层水泥。
此时虽为深冬季节,小道两边的林中却仍是郁郁葱葱。树林隐翳,却并不茫茫,给我以春天的希翼与温暖。树叶密密匝匝,其间漏下几弯空隙,像是特为阳光留下的。于是阳
光像水一般,静静流泻于这一片树叶与小道上。往来的游人也都静悄悄地,怕惊扰了这幅幽静的画卷。
不知不觉左边转出一座院落来,上题“野芳园”。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曾提到琅琊山的四季美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或许“野芳园”便源于这句诗句?倘若如此,就不得不赞叹这位题字者的匠心独运了。此外参观的另两座园林,也是取自欧阳修所做文中的诗句。将诗句嵌入整个游玩途中,真是
巧妙而又得体。由于急着去拜访醉翁亭,野芳园也只是草草地逛了一圈。这其实不过是个后来修建的园子,其中展示了诸多名家来此参观后留下的墨迹。此外还有古人临写《醉翁
亭记》的拓本,好像是文徵明所作,其潇洒飘逸之作,既有行云流水之意,又不失稳重端庄之态。若不是时间略有所迫,或许我还会细细观赏临摹一阵。
从野芳园走来,远远地就瞧见那棕色的树杈间,跳跃着一只黑色的鸟儿。走近前去,细细端详,说它是黑色似乎太委屈它了,这是一只暗蓝色的,黄嘴黄脚的鸟儿。它的尾羽特别
华丽,像贵妇手中绣着黑色花纹的蓝丝绸折扇,极优雅地,不着一丝声响地打开来,矜持地摆几下儿,又收回去。有时在你期待它突然地开屏,它却故意逗你似的,一声儿不响;
等你不耐烦别过视线,它便不停地开合自己的扇子。这鸟儿似乎是歇不得脚的,它常被某件物吸引,而不停移动它那元宝似的身子。我跟着它走走停停,竟不觉走到那通向醉翁亭
的路了。这时我那可爱的小伙伴便倏地不见了。这可爱的鸟儿,难道你也知这里才有最美的风景,故而不动声色地早早地引我来到此地?
沿石板小径走一阵,再过一道石桥,前面便是醉翁亭景区了。醉翁亭处在园中央,那园子究竟叫什么,我却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叫做醉翁园罢?走进园子,眼前是一个十丈见方开
阔的空地,从空地旁左侧那扇小门进去,是一个更为窄小的过道,过道两侧门上分别题着“有亭翼然”“山水之间”。这也是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词句。同样的诗句这时
再读起来却又有不同:平日读来眼中只是一个个字符,现在再念这些诗句,便将其与眼前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读起来便有些趣味,也多了些意境。我想,今后再诵读《醉翁亭记
》时,脑海中定会浮现出今日所观到的一切,那对于我有些枯燥的文章于是在我眼中也就生动活泼起来。
醉翁亭,就在一堵粉墙后,正款款向我走来。也许就在千年前的这一天,欧阳修与三两好友在此开怀畅饮。酒入愁肠,化作幽怨泪。微醉的欧阳修想到自己一生仕途不济,心中不
免悲凉。但仰头环顾四周,一城山水染透树的绿意,那风吹过时微微颤动着的绿,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就像笙箫玉笛悠扬的乐声,足以洗涤心中的万虑。不必说遒劲的
松树,叮当的流泉,写意的山峰,也不必说灵兽在林间的啸鸣,苍鹰在云朵间的骄影,轻敏的鸟儿突然从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那散布在草窠间的野花,那白底黄斑的,娇
弱地展开柔嫩的瓣儿的,就足以使人涌动一片柔情。如此悠闲生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岂不快哉?或许如此之心境,才有了传世之作《醉翁亭记》。但一代文宗欧阳
修之心境岂是我等所能猜测揣度,这终究只是我的遐想罢了。
醉翁亭就像揭去了面纱的女神,完完整整站在我面前了。她装扮得特别华丽:四檐上翘,檐下挂着喜庆的红灯笼,还装饰着五彩的脚踏祥云的骏马。亭子大概新上过漆,棕色或橄
榄色的粗大木梁上雕饰着镂空的花纹,乍看似乎尤其漂亮。可是,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吗?它看上去精致大方且不失典雅,却让我感到这其中似乎确凿少了些什
么。
“为什么要重修醉翁亭?保留原先的风貌不更好吗?”我看着这座已不能让心泛起涟漪的亭子,向父亲问道。
“大概那亭子经历了千年风雨,早破损得不成样子了。便重新修葺,使它恢复原貌吧。”我得到的只是一个令我不止于失望的回答。
为何一定要将它修饰得完美,完美得近乎不真实呢。我宁愿看被风雨留下印痕的一堆破木桩,至少那还留有历史变迁与时光流逝的印记。尽管现在的醉翁亭依旧很美,但我还是爱
原先那个欧阳修笔下的醉翁亭。
至于园中其余的风景,大都是后来才兴建的。只是园内一株腊梅,树梢末已簇拥了无数星星点点的腊梅花的——大概远远望去腊梅的树冠也像一朵悬浮着的黄色的云吧。据说这株
梅花是欧阳修当年亲手栽培的,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茂盛。它立在这儿,默默接受着众人的仰止与膜拜,却一声不响。它只是微笑着,像一个身处尘间却看破尘
世的圣人般微笑着。时光积淀了一个人的智慧和淡然,于是我眼前这棵老树呵,在我面前似乎也是一个睿智的老者了。
我抚摸着它,抚摸着它那粗糙的树皮。也许就在千年的某一天,欧阳修就立于那彼时还很幼小的腊梅下,任点点梅花落在怀中;也许欧阳修也曾抚梅叹息,两三点泪滴落于花瓣上
,寄予那无限的忧思;也许……梅树旁走过一个身影,行步匆匆,他似乎要停下步来,他似乎要给我说些什么,但一种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使他不停地向前走去,留给我的只是一
个背影,一个匆匆的背影。也许那就是欧阳修罢?我曾猜测,但那一切的幻影只是我的猜测罢了,我什么也无从知道。只是那繁密的腊梅花仍闹哄哄地开着,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
出了醉翁园,抬头瞧见圆拱门上题有一副匾额,名曰“醒园”。是啊,醒酒的人已经醒了,醉翁也不再纵酒狂欢了。我们,也该从梦中醒来了。
从醉翁园向左拐,路道边有一束穿梭于岩石滩间的水流,跟着它走,不久就到同乐园了。同乐园据说是古代一位太守再重新修葺这座庭院时,根据欧阳修诗句“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取了如此别致的园名。
同乐园在我印象中似乎并不大,但园内布置得十分雅致,好像是安徽一家很有名的建筑学院设计的。进园沿着左边的长廊走到尽头,就到了欧阳修纪念馆了。欧阳修祖辈都是做官
的,但由于为官清廉,以致在欧阳修的父亲去世后,母亲都没有钱供欧阳修上学。母亲就到附近寻来了草杆,硬是用草杆在沙地上一笔一画教会欧阳修学会习字。母亲的要求十分
严格,每个字都要练工整了才可歇笔。大概正因为自小就在母亲严厉督促下读书习字,欧阳修才练得一手好字与文章。这就是被世人传为美谈的“画荻教子”。想来伟人的诞生,
不可不需父母的严厉教诲与勤奋不放松的自制。倘若没有这点,伟人也就不足以成为伟人。也许那些自小天赋秉异的孩子,如果并不加以勤勉的督促,那样他的天赋与才华也会慢
慢磨耗殆尽,而不足以成为天才了。
游览纪念馆,纵观欧阳想想一生。他的为官之路,就像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一会儿坠入深谷,似乎永远都爬不上来了,但忽的又一个高峰,将其送入云端。欧阳修性格耿直,而在
那样一个摇摇欲坠的大宋王朝中并不需要这样的人才。他一生多次被贬,却永远改不了这令权贵不舒服的性情。他在我眼中,总是一副乐呵呵的老头儿的模样,似乎从不为世事所
烦恼。有人为升官发财而轻易低下了高贵的头,但欧阳修虽多次遭受贬官的打击,却仍在官场中处事天真得像个孩童,从不肯巴结权贵。而当宋朝皇帝提拔欧阳修为殿试的主考官
,他却大力改革科举那艰涩奇险的文风,倡导文章要朴实敦厚,也因此为皇帝选拔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也是因欧阳修发现才华而举荐给皇帝的。如此说来
,欧阳修岂不是为宋朝文学史上杰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黄昏落幕。血一般的残阳抹亮了半面山坡。几只晚归的鸟儿互相追逐着朝林间飞去。夕阳下,它们投射于地面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