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不仅难在开头,更难在结尾。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对中学生来说,一般可维持30分钟左右。所以在一节课的后半段,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尤其是在临下课前五分钟,由于条件反射的作用,注意力最容易发散。这对我们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老师最后讲的,大多是重点或是难点,如讲例题,最难的总是放到最后;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最后几分钟,往往是老师对这一节课所学内容作总结、归纳的时间。老师所作的总结和归纳,并不是对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充分体现知识上的系统性,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我们把本节知识纳入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知识网络。可以说,课堂最后五分钟,是对这一节课内容“画龙点睛”的时间。点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的效果。此外,老师还可能在这个时间引出或是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且布置课下作业,这都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
由此可见,课堂最后五分钟是学习中一高一低两个矛盾的交汇点:是老师教学的高潮和同学们注意力的低谷。解决好这个矛盾,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精神饱满、心情愉快时,注意力也就容易集中,学习效率也高。反之,当一个人无精打彩或过于疲劳时,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同样道理,对所学的知识兴趣越浓,学起来就越容易集中精力,而且也不易疲劳。
其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坚定的意志力。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当自己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而老师又在讲重要问题的“紧要关头”,要提醒自己:注意!老师在讲重要的问题!这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学习的内容上,提高自己抗干扰的能力。
再次,要学会调节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并不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些问题在预习时自己就可以解决。况且,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时时的努力,时间久了,就会产生疲劳。因此,学会调节、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有重点,有选择地听讲,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
此外,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比如把课桌收拾整洁,准备好这一节课需要的学习用具和书籍,都有助于注意力的保持。
注意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品质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课堂的最好五分钟,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