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的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周围开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
曹操——(公元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操建都邺城后,为尽早统一中国,曾三次下达求贤令,广泛招揽天下人才。当时,邺城聚集了名流学士百余人,多数人在曹魏政权中任职。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即著名的三曹七子: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日炀)、刘桢。他们互相评论,共同探讨,所作诗文骏爽刚健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当时的诗文融合了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风情,令人耳目一新。赤壁之战后,曹操在邺城南引水作舟,训练水兵,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壮,足以反映他要与东吴决一雌雄的决心。他在营建邺城时,强调城市的规划布局,分区疏朗,结构严谨,为后世都城所效仿。
颜之推——(公元北齐文学家,《颜氏家训》的作者。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后入周,为御史大夫。隋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颜氏家训》以儒家学说为立身治家之道,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作者对当时的佛教流行、鲜卑语传播、俗文学盛行都做了记录。该书还涉及算术、医学、语言文字、音韵学、艺文理论等,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保留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做出了一定贡献。
贾思勰——北魏末年和东魏时的著名农学家,为我国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具有广泛的农事知识,他深入乡里访问农家,并到田间亲自观察实验,结合古文献中的资料与自己的心得,较为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分别论述了各种农作物、蔬菜、果树、竹木的栽培,以及家禽家畜的饲养,农副产品加工等。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还记写了干旱地区的耕作、果树的嫁接、家畜去势育肥等,反映了北朝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