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读者》上看了一篇文章,深受感动。文章的名字是《让他安静地离开》,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陈作兵,尊重了父亲的决定,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他是浙江一所医院的医学博士,他没有选择放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抢救措施,别打扰他,让他安静地离开。
人们可能认为医生的本分是救死扶伤,放任生命逝去,而且是自己父亲的生命,这是一种不孝的行为。的确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亲人逝去留下的痛苦,人们很难从容应对。于是,竭尽全力为弥留的亲人延续生命,也便成了对抗死亡的唯一方式。
事实上,无论医学怎样进步,人总是难免于死。毕竟,死亡本身也是生命中的一个必经历程。无法接受生命的逝去,其实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对于生命的敬畏。人,有生必有死,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理念:一个人,如果不能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地生,尤其在患绝症之后,就应该想得到安安静静,无痛无苦地离开。所谓抢救,就是用药物去维系一个绝症病患者的生命,非但不人道,反而是反人道的。因为,药物本身就有毒附作用,而放疗、化疗则更是,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在伤害患者的肌体。这一切,陈作兵作为一个医学博士当然懂,但作为儿子,他真的不愿意看到勤苦了一生的老父亲在晚年患病时还要受到那样的折磨!或许,在各种医疗手段的帮助下,结合放疗、化疗等施治措施,生命会延长几天,或者几个月,但人却很痛苦,这其实不是孝顺而是另类的摧残!
帮亲人无痛苦、而又无遗憾地离去,或许是死亡最好的一种方式。不要打扰,让他安静地离开,这其实也是一种孝,是一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