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这是16年前,一个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制造校园枪击惨案的第二天,受害者安妮·克黎利的三位兄弟给卢刚的家人写的一封信。有评论指出,信中的人性美让整个世界感动。
今天,当又一场校园梦魇重演后,这种人性美再一次出现:赵承熙的墓碑与遇难者的墓碑在一起,接受着一样的悼念。一些学生对凶手及其家人表现出的宽容和大度,再一次感动了世界。
也许,在一些国人看来,此举不可理解,因为在中国通常情况下,人们对凶手恨都来不及,更不用说谅解和宽容了。
这两次感动世界的“宽容”都发生在美国,并不是偶然的。与美国文化和教育都有关。从“赎罪说”中派生出来的宽恕、忏悔、博爱的精神深入美国人的心;美国教育中最为宝贵的一个侧面是宽容和爱的教育。
在中国,重和谐曾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近代以来,从西方舶来的斗争哲学强化了“窝里斗”这种斗争文化,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就是这种文化的极致年后更被泛化了,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了斗争思维的惯性。这也是“文革”发生的社会土壤。这种斗争文化派生出的不是宽容,而是仇恨心态。
而宽容和爱的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曾经是被忽视的。宽容、感恩、爱的教育受到教育者的重视,那是近几年的事。
处在这种文化和教育环境中,也就不难理解有的人对美国人的宽容不理解了。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急剧型期,利益冲突比较多,许多矛盾要靠宽容化解,弱势群体的心结需要爱去融化。可以说,时代更需要宽容与爱这种高贵的人性,更急切地呼唤和谐传统的回归。
一位哲人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
让我们每个人学会宽容与大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