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阳节周记

高三/其它/891字/112℃/2025-02-04 22:51

今天是重阳节,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对多数人来说,可能对重阳节没什么纪念意义性吧。回答是不是的,重阳节不但是有纪念性也是有意义性的。接下来我就说说重阳节的起源吧:

“中秋过后又重阳”,起源于汉初的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要说重阳节的来历,那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传承至今,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活动丰富、情趣盎然的佳节,各地人们通过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活动来欢度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缺少了我最赞赏的地方,恒景拜师学艺,杀死瘟魔才让九月九登高的风俗传下来。

  标签:重阳节高中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记叙文牙齿逃亡记

    一天晚上,我觉得嘴巴里痒痒的,后来就没什么知觉了。早上醒来,刚要刷牙,往镜子上一照:“妈呀!我的牙齿...

  • 五年级|记叙文我得到了教训

    新世纪辅导中心郑梦迪那还是期中考试的时候。前几天,老师进行了一次期中的测验考试。当试卷发下来时,我拿...

  • 六年级|记叙文勇敢的含羞草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小生命,但是,它们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一天,妈妈回家的时候,手里拿着...

  • 三年级|记叙文最爱10分钟

    下课铃“钉铃铃……”的响了,学校的操场上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哈哈,热闹的课间十分钟开始了。宽大的操场上...

  • 一年级|其它2016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三好生期末操行评语

    你文静、守纪、勤学、努力,作业完成好,书写工整,一直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可你知道吗:自信胆就大。老师...

  • 五年级|记叙文唐山大地震

    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这部电影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四口在...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