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忍让格言。忍让,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是一种美德,厚德载物,宽和容众,才能忍得下各种忤逆顶撞,才能受得了各种委屈。在佛家眼中,忍辱是修行的六波罗密之一,能够将各种屈辱全盘照收,化解于无形,毫不在意,这才显得修行的真功夫。
忍可以成就自身的美德,忍可以避免各种无谓的纷争,忍可以成全事功。清代有一大家族五代同堂,人丁逾百,乾隆皇帝曾询其敦睦之道,这个家族的主事长者挥毫接连写了一百个“忍”字献给皇上。百忍千忍,才换来了几代同堂的昌盛局面。
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利刃插在心尖上,那种痛楚,真何以堪。由此足见“忍”之不易。吐口水,在世人的眼中是一种侮辱行为,然而唐代娄师德却能信奉“唾面自干”的准则。先哲形容“忍”的最高境界是“打我左脸,让其右边;唾我之身,不擦自干。”有意思的是耶稣也教导门徒“打我的左脸,将右脸也伸给他”,可见中外忍耐功夫殊途同归。
不愠不怒,“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些仅是“忍”的克制之力。要真正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关键还是得在心念上下功夫。遇事退一步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碰到挫折时多看看那些不幸之人,自然心平气和,风和雨霁。
再退一步,将糟糕的处境跟更糟糕的事情比,坏事也就成了好事。比如被车撞了,就想幸亏没丧命,这便是值得庆幸的好事。如果还忍不下去,那就再接着退二步三步想。每退一步,天地便宽了几分。当我们生气计较时,不妨提醒自己再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