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用“清波无痕”来形容现在的日子,偶有些细小的波澜不惊,斑斑驳驳。但在这样的日子里,梦想总是被无限的膨胀,满满当当地撑开了青春的心。梦想,梦想,呢喃着这美好的字眼,至少在这一瞬间,生活就像是被光晕漂染成光辉的颜色。
有些时候,青春是茫然的,梦想是不切实际但是很美好的。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至少不会是我们希望的那样,就是梦想中那样。梦想总是梦,一个支撑着自己的梦,而真正切乎实际的该是“理想”,理想,我不喜欢这个词。从小就不是个有大志的孩子,不论是古文阅读,还是课文赏析些成功人士,都是从“少有大志”开始的,而我小小的心里什么也没有,就是长大之后,心里面也没有什么远大宏伟的包袱,其实我只是想,本本分分地做一个与文字相伴的人,可能未来的日子会有点小资,可能未来的日子会踏在别处的土壤,旅行,一个人的旅行一直是我的期望。
总有些对自己未来迷惘的同龄人问我,你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我会说,我对未来没有规划,我对未来只有期望。我绝对不是个理性的人,没有严格的规划,没有理性的生活态度,至于规划,我从来不会去设想,有时候也会觉得这样的心态有些颓唐。
朋友中的某一个,在理性中感性,在感性中淡定,她似乎不是个恰青春年少的孩子,倒有着少有的老成。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老成,她总是在每一步行动之前找一条可以令自己全然退出的后路,而且每条后路她都设想完全,没有青春奔放和激情,不懂她到底在害怕什么。她信奉平凡的爱情,难以忍受甜腻,亲密,轰轰烈烈的爱情,她甚至认为,也许她和她的男友之间可能没有爱情,只因为相互依赖而在一起。
我毅然决然地否定她的想法,人生真的很短暂,我不希望我的生命中没有幸福的起伏,而永远淡泊平静。青春需要张扬,需要尝试。事物的结果只有两个,无非是成功或者失败,而尝试是很多的,这样的青春才是足够记忆的。
她不同意。我们争论了很久,有些激烈,以至于老师疑惑地望望这两个孩子,也许她看到的就是当年的自己。
我笑了,青春的形式有很多,青春的梦也不能胜数,我们可以不相互认可,但是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的朋友。我们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不相交却在同一平面上。
有时候我说,为了学习我会丢了我自己,但其实自己永远都在,只是我忽略了。那个自己是真正的自己,本质的自己,不被学习冲击得昏天黑地的自己,我们都渴望这样的一个自己,但是,我们像是囚在一个奇怪的牢笼里,,很可笑得是尽管这牢笼将我们折磨着,我们竟然安分守己得呆在那里,没想过要出去,只渴望透透气。
其实我们都只是背着我们自己专属的青春,做一个自己专属的梦。听听自己的声音,想想自己的东西,可能不是什么关乎国家的大事情,只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