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

高三/其它/833字/461℃/2025-05-25 17:31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标签:重阳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其它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因为小溪,江海才得以深远;因为蓝天,太阳才更加灿烂;而正因为有着甘居幕后工作着的人,才有了舞台上表演...

  • 六年级|说明文什么是“克隆”?

    我自己对“克隆”一词的理解:克隆”是英文的音译名,实际意思是无性繁殖或复制。指从植物或动物身上取出基...

  • 六年级|记叙文我们班的史努比

    我们班的“史努比”他,矮矮的个儿,排骨般的身材,就像从非洲来的难民——其貌不扬,最吸引人的要数他那双...

  • 四年级|记叙文秋天的落叶

    夏姑娘摆动着火红的长裙,与我们挥手说再见。秋姑娘挎着精美的果篮,笑盈盈的朝我们走来。秋风扫过树叶纷纷...

  • 初三|记叙文秋天的沉默

    也许,秋天就是这样的——沉默!悄悄地,一片绿叶变成黄叶。轻轻地,一陈暖风变成凉风。羞涩的秋姑娘带着它...

  • 二年级|记叙文我的“虫子”老爸

    我的“虫子”老爸,可不是什么真正的虫子,而是以下几种虫子的形象大使。懒虫有一次,我们全家计划去红山公...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